综合新闻

中山大学通识讲座、中外优秀文化讲座“美国文化”系列在我校多个校区开讲

稿件来源:人文高等研究院(博雅学院、通识教育部) 作者:通识教育部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4-03-11 阅读量:

3月6日,由我校通识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主办,校团委协办的中山大学通识讲座、中外优秀文化讲座“美国文化”系列在南校区图书馆举行。来自范德堡大学和卫斯理安学院的教师代表围绕“美国的叙述”“美国的宗教与社会”“美国的健康科学”三个主题做了10场精彩的演讲。

讲座开始前,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徐瑶副处长、博雅学院程美宝副院长、范德堡大学教师代表Vanessa B. Beasley以及卫斯理安学院教师代表Vivia Fowler分别致辞,对前来聆听讲座的师生表示欢迎并对为期一天的学术交流寄予期待。

范德堡大学的美国研究项目主任Dr. Vanessa Beasley为师生带来“美国总统关于移民政策的多重诠释”的讲座

“美国文化”系列内容涉及美国政治、宗教、文化、社会、健康和科学等各个领域。上午,以“美国叙述”为主题展开了四场精彩的讲座:来自卫斯理安学院英语文学教授Dr. Matthew Martin通过20世纪后期形形色色的美国小说,分析了美国人的身份构建,将为真理、为正义和为美国主义奋斗不息的理想与乐观主义缺失的现实作比较;来自范德堡大学的美国研究项目主任Dr. Vanessa Beasley通过比较1880年至2000年历任美国总统关于移民政策的诠释,推断出总统演说呈现“包容性”和“排他性”的特点,而这种矛盾归根于他们对“法律”看法的差异;来自范德堡大学电影研究项目主任、电影研究和英语文学副教授Dr. Jennifer Fay通过研究好莱坞电影和美国在二战后的重建,分析了“美国卓异论”的由来和影响,以及美国文化的世界性;卫斯理安学院女性研究项目主任Dr. Deidra Donmoyer对迪斯尼电视制作中公主角色的修辞进行了分析,并对《童话镇》中体现的美国女权主义的进行了探讨。

卫斯理安学院教务长兼学术事务副校长Dr.Vivia Fowler为师生带来“Elizabeth Cady Stanton:女权主义理论创始人”的讲座

下午,以 “美国的宗教与社会” 为主题的三场讲座陆续开讲。来自范德堡大学神学院的助理教授Dr .Graham Reside以“宗教在美国身份中自我认同”为题,用自己的调查成果展示并说明了宗教在美国文化中所发挥的作用;来自卫斯理安学院的宗教研究助理教授Dr.Brock Bingaman对“红绿理论:美国本土及Moltmannian创造神学”进行了介绍;卫斯理安学院教务长兼学术事务副校长Dr.Vivia Fowler以“Elizabeth Cady Stanton:女权主义理论创始人”为主题,简要阐述了女权主义的发展,以及女权主义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同时,以“美国的健康科学”为主题的三场讲座同步开讲。来自卫斯理安学院的护理学副教授Dr.Teresa Kochera对美国的健康文化做了剖析,指出当代美国人在健康上存在的严重问题——营养过剩,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方法,包括政府的举措、更好的健康教育、个人责任以及社会期望的改变;范德堡大学医学、健康、社会和人类学助理教授Dr.Ken MacLeish做了题为“战争的精神伤害(心理疾病和美国军人)”的讲座,通过图片向我们展示了创伤后压力症候群,并提出获取诊断是必要的但不是全部;卫斯理安学院生物系主任、生物学教授Dr.Jim Ferrari以“美国的野鸟观察”为主题,指出美国的观鸟活动是基于健身及科学目的的对鸟类的追踪,鸟类已经伴随人类文化上千年并且渗入我们的骨髓,逐渐成为商标和建筑原型。

“美国文化”系列讲座为同学们了解美国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受到了师生们的广泛欢迎。讲座在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的支持下同时直播到我校珠海校区、东校区,让各校区同学都分享了这场文化大餐。今后,一系列的文化讲座还将陆续举行,以活跃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