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黄天骥教授“中山大学文化历史渊源”讲座成功举办

稿件来源:外国语学院 作者:外国语学院 编辑:刘嘉 发布日期:2013-03-15 阅读量:

3月12日,外国语学院举办了一场以“中山大学文化历史渊源”为主题的讲座,邀请中文系博士生导师、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黄天骥教授主讲。外国语学院党委许东黎书记、曹新副书记出席。整场讲座,黄天骥教授讲述了他与中山大学六十年的深厚情缘,对社会、民族和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以及对岭南文化内涵的独到见解。

讲座伊始,黄老追忆了1952年来到中山大学读书的情景。他满怀深情地描述了当时自己看到小礼堂前大草坪那种震撼和躺在草坪上感受到的强烈“幸福感”。在他看来,小草代表的是中大人低调务实、蓬勃发展、凝聚团结的精神,草坪几十年的变化也正是中山大学与历届老师、同学所走过的历程的缩影。他认为,大草坪现在还能在蓝天下蓬勃地生长,正是中大精神的体现。在讲述中,黄老还提及了与外国语学院大楼的渊源,大楼建成后的碑文为其亲撰,而送给大楼捐赠者的礼物亦为其所拟对联“碧波淼淼,嘉树欣欣”。这让外院学子加深了对学院历史的了解。

随后,黄老谈到上个世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那个动荡的年代,他指出,虽然当代学生没有亲身经历那段苦难,但不能忘记这个民族曾经的遭遇,不能忘记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他说,祖国今日的繁荣富强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当代大学生要了解历史,学会感恩,更要兼济天下,向老一辈知识分子学习,要有士气,在追求个人成功的同时不能忘了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在讲座后半段,黄老作为地道的广州西关人,谈到自己对岭南文化和“羊城”含义的理解。广州所处的岭南古时被称为“蛮荒之地”,但中原人口在“五胡乱华”及以后的动乱中不断南迁,使岭南文化呈现越来越多的中原特色。岭南文化以广州为中心,而广州以“羊”作为象征和吉祥物,正是体现了岭南文化包容与交融的特点。黄老把这种特点称为“不三不四、不中不西、不新不旧”。虽然界限模糊,但却是对立的统一,是创新发展的基础。他还认为,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也是这种包容交融风格的代表,是西方民主博爱思想和中国儒家思想的融合。这种既包容也交融的岭南文化传统,值得继续传承和发扬。

近两个半小时的讲座令在场听众无不感佩流连,听众既了解了中大和岭南文化的历史传统,亦感受到黄天骥教授对学生、学校和社会的深切关注。黄老的精气神也将鼓励着当代学生传承创新,为学校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