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人民日报】为山区孩子“吃得好”,医生“自掏腰包”13年

稿件来源:人民日报 2023-07-06 作者:贺林平 周晋安 编辑:王冬梅 审核:孙耀斌 发布日期:2023-07-07 阅读量:

不久前,卞华伟第一次在微信朋友圈里,分享了一项“山区儿童营养改善行动”。而至此时,他参与这项公益行动已整整13年,引来大家一片惊叹:藏得真够深!

卞华伟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除了自己面对的患者外,山区孩子的营养状况牵挂着他的心。自2009年参与“山区儿童营养改善行动”起,每年3月成了他口中的“负债月”——只有捐往玉龙山区小学的餐费到位了,他才可以松口气。

餐盘里最多的是土豆

2009年,受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原中国扶贫基金会)委托,卞华伟等营养专家多次奔赴玉龙进行婴幼儿、儿童膳食调查及营养评价。因高寒山区农业种植艰难,孩子们只得天天轮换着蒸土豆烤土豆煮土豆炒土豆。心酸不已的卞华伟,当即花了1000多块钱买了一头猪送到学校宰杀烹饪,师生们久违地开了一次“大荤”。

卞华伟决心要干点实事——让山区寄宿小学的学生每天都能吃上肉。他计划先从一所学校进行试点帮扶,随后再逐渐扩大范围。2010年,玉龙太安乡汝南完小成为第一个受资助的学校。那时,寄宿在校的汝南完小学生只有周二、四中午能吃上两三片鲜肉类食物。

正式签订“私人”帮扶协议

2011年2月,卞华伟与云南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教育局正式签订了一份“私人”帮扶协议,即卞华伟出资供给学校10个月的鲜肉,让学校食堂能在每周一、三、五中午提供给学生每餐不少于3两的新鲜肉食,也算是能天天吃上肉了。

不料,协议才实施三月,孩子们二、四的肉却不见了,相当于每周也就多吃了一餐肉而已。真相常常令人心酸:因学校仅免费提供大米饭,其他菜式需学生凭“饭菜票”购买。这群懂事的孩子为了省钱便舍不得享受这种天天有肉吃的“待遇”……

转机很快到来。从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玉龙的学生每天可获得3元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午餐补助(2021年秋季学期起已提高至5元标准)。为实现学生一日三餐免费,卞华伟开启了2.0版“私人”帮扶:资助金额改为每生每天2-3元,并需根据卞华伟的专业意见编排营养食谱。

孩子们的精气神回来了

实施项目仅一年,以汝南完小为例,发育迟缓率由28.1%降至14.4%,轻度贫血发生率由63.3%降为51.1%,消瘦的学生由11人减少至0人。此后的两三年,受资助的几所小学的学生经体检基本再未发现营养不良。而且肉眼可见,孩子们的精气神回来了。“我只愿大山里的这群孩子走到哪都有个健康的身体,这才是生存下去或者改变以后人生的基础。”卞华伟回忆道。

截至2022年,“学龄儿童营养改善”援助项目已在4间小学实现了12年间的不间断落地。此外,卞华伟等还在多所寄宿制小学均有固定多年的资助。但在2020年-2022年期间,卞华伟却缺席了与玉龙学生默契定下的回访。

2020年2月9日,刚过完元宵,卞华伟作为中山三院派出“救急”的一员,空降正在封城的武汉,逆行抗疫;2022年8月,作为国家医疗队总领队的卞华伟来到昌都和察雅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医疗巡回和抗疫支援工作。期间,其母亲因病去世,未能与母亲见上最后一面也成为了卞华伟心中永远的遗憾。2022年底的广州本土疫情,卞华伟同样是毫不犹豫的披挂上阵,承担起后勤保障的协调工作,奋力为战友们储备“子弹”。

尽管不能按约定到玉龙回访,但他却始终不曾中断过关心,资助款项也是一如既往按期拨到学校。做了这么多事,却也还有不少孩子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我不想刻意告诉他们,也没有告知的必要,做事就行。”卞华伟说。

现在,卞华伟终于可以回访心心念念的玉龙了。“行动十三年,初心未改!2023新学年开始了,我们共同努力,继续我们的小幸福事业!”

原文链接: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7135715/6984239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