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埔院区的泌尿外科三区(前列腺肿瘤病区),提到主任医师李永红,许多患者和家属都会竖起大拇指。
耐心问诊、细心治疗,是李永红在患者们心中留下的共同印象。“无论病人有多少问题,李教授都耐心解答。”一位术后常需定期复诊的患者说,“出诊期间,找李医生的病人排起长队,每次推门进去总能看到李医生对病人笑眼盈盈,给人温暖。”
作为一名前列腺癌专家,李永红已经跟这个病打了20年“交道”,完成手术超过5000例。前列腺肿瘤发病的中位年龄在72岁左右,是一种老年性疾病。“我们科有一个特点,就是老年病人占比高。”李永红说,这一特点要求医生要有耐心,不仅关注病人的前列腺问题,还要关注病人同时可能存在的其他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疾病,综合研究制定治疗方案。
让不同的病人得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这是李永红秉持的理念。李永红早在2012年赴海外访学期间就接触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全球认证医生;但在临床工作中,他并不认为这项技术适合每一个病人。他主张医生要为患者周全考虑,尽可能降低治疗的副作用、并发症,从而减少治疗费用,又达到尽量好的治疗效果。
前列腺癌防治,早期筛查很重要。目前,人们可以通过检测肿瘤标记物——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进行筛查,但过去这一筛查没有广泛推开,许多人发现已经是晚期。“如果能早发现,无论是通过手术还是放疗,治愈希望是很大的。”李永红说。
李永红2003年起进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学习、工作,如今已有20个年头。他注意到,近年来,前列腺癌早发现、早治疗的苗头趋势向好。“过去,由于前列腺癌发现得晚,能够通过手术治疗的病人非常少,大概一年只有10个这样的病人。”李永红说,“现在不同,一方面前列腺癌发病率增加了;另一方面,许多前列腺癌病人发现早、手术机会大,我一个星期的手术病人就可能超过10个。”
前列腺肿瘤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医学领域,手术、放疗、各种消融治疗手段等局部治疗手段越来越多、效果更好;同时,药物治疗也越来越丰富,这让病人有更多选择。
2009年,李永红接诊了一位前列腺癌晚期的病人,当时病人多发骨转移,连头都抬不起来。“他是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我的门诊。”李永红回忆道,“但就是这样一位病人,如今已经14年过去,仍然生活得很好。”
原来,是一个个药物临床试验帮到了他。每次出现肿瘤进展、治疗出现耐药的时候,李永红都及时为他提供机会参加药物临床试验,病人从中获益,肿瘤得到了控制。“当时这个病人的愿望是看到儿子结婚,现在他的孙女都上小学了;我也从主治医师成长为一名主任医师,医患双方结下深厚友谊。”
置身于前列腺肿瘤病区,患者和家属常能感受到一种宁静、安全的氛围。“许多病人是身体不适才就医发现的问题。通过我们的治疗,让不舒服的症状得到缓解,病人才更有信心面对接下来的治疗。”李永红说,“我们希望每次接诊病人,都希望传递正面积极信号,并且鼓励病友之间的沟通,打造正面氛围。”
原文链接: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1643809?d=134b2a3&channel=wei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