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广州日报】首届广州名医 | 卓业鸿:用心思考为患者解出最优解

稿件来源:广州日报 2023-08-18 作者:梁超仪 通讯员:穗卫健宣 编辑:王冬梅 审核:孙耀斌 发布日期:2023-08-19 阅读量:

名医简介

卓业鸿,原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与视光学系主任。医学博士,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后。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018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丁颖科技奖获得者。

具有34年青光眼疑难患者的临床工作经验及多年的管理经验,致力于青光眼早期诊断和难治性青光眼新型手术方案的改良、示范推广。对复杂性青光眼综合评估及复杂眼病的诊治有独到见解,在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微创青光眼手术等方面有较高的造诣。接诊青光眼患者近10万人,累计主刀手术近万例。针对青光眼致病机制研究,率先提出青光眼免疫炎相关发病新机制,建立国内首个非人灵长类动物眼病研究转化平台。

三代从医,耳濡目染,卓业鸿从小便种植下从医的DNA。从广州中山医毕业,一路开启学霸模式:来到中山眼科硕博连读,再漂洋过海在耶鲁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回国后的卓业鸿一直专注于青光眼领域,在青光眼诊断、药物、激光及手术治疗方面积累了深厚的临床经验,在青光眼早期诊断、发病机制以及构建灵长类动物模型实现干细胞“精准移植”等领域作出了前沿探索和贡献。

浮游医海三十四载,卓业鸿认为,医病亦要医心,一个医生要保持终身学习的能力,用敏锐的洞察力和缜密的逻辑为患者选出最合适的诊治方案,才能让患者信服、放心,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缘起:三代从医 治病救人刻入DNA

“我出生于潮汕一个小乡镇的普通家庭,爷爷、爸爸、姑妈都是医生。”回顾最初做医生的想法,卓业鸿表示,他从小就看着家里总是有邻人过来求诊,治病救人几乎就是一种本能反应。

聪颖好学的他考入了中山医科大学,本科毕业留在眼科中心工作,后来他考取了中山眼科硕士、博士,1993年成为了我国知名青光眼专家葛坚的第一位入门弟子。走向临床时卓业鸿开始接诊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他发现,一些患者本不应该发展到这一步,“如果早点来就诊,或者早点采取正确的措施治疗,他们就不会走到失明的地步”。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2003年,他走向了耶鲁大学博士后,两年后回国继续攻克青光眼领域。

因为从小耳濡目染,卓业鸿很希望用自己学到的医学知识去帮助到身边的人,去帮助到有需要的人,不知不觉之间,躬身医学已有三十四载。

前沿探索:智能眼镜为晚期青光眼患者“探路”

早在20年前,卓业鸿博士毕业时,他发表了一篇关于基因筛查诊断早期青光眼的研究文章,获得了当年全国100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当时,在医学领域能获奖的论文凤毛麟角。

要从患者的需求出发,过去数十年来,卓业鸿医研之路越走越深入。

青光眼是不可逆的致盲眼疾,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视野将会逐渐缩小,甚至全部丧失,最终导致失明。晚期的青光眼患者往往视野变得十分狭窄。卓业鸿介绍,前期从国外引进了一批智能眼镜进行研究,这一新技术有望帮助视野缩小的患者扩大视野,“原来1.0版镜子太厚重了,我们现在在研究升级版,有2.0版本的多副眼镜免费提供给患者轮流使用。”

除了研究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帮助中晚期青光眼患者扩大视野提升生活质量,还有一个更高难度的高峰卓业鸿正在攻克中,那便是视神经受损后失去视力的难题。

“最近我们很艰难找到了五只有眼疾(青光眼、视网膜病变)的猴子,一直在做充分的准备,因为每一次动物实验的机会都很珍贵。”卓业鸿介绍,计划通过植入生物芯片的方式,观察视网膜和脑电波信号,探索这些芯片能否在受损的视神经区域发挥作用,“如果能让这些盲区重新‘亮’起来,对于青光眼患者来说是带来一个很大的希望。”

医病医心:要适时给患者心理的抚慰

“卓医生,我是不是会失明?我还没看到儿子结婚。”多年前,一位晚期青光眼患者十分焦虑地找到了卓业鸿,一想到自己可能一步步走向失明,这名患者日夜无法安眠。

青光眼可引发头痛,并且是致盲眼疾,患有这一疾病的患者常常伴有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常年在临床中,卓业鸿深知这些患者的心理,看诊时往往一两句话就起到给患者派出“定心丸”的效果。

经过用药观察、实施传统小梁切除术,这名患者病情非常稳定,然后一步步如愿看着儿子结婚、享受退休生活。

过去34年来,卓业鸿接诊了近十万名患者,实施了上万台手术,其中不少是疑难青光眼患者,为无数人挽留住了光明。他擅于观察每一个患者的个体特点,用缜密的逻辑分析思考,为患者打造最适合的诊治方案。

在青光眼领域,过去四十年来每十年都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近五年青光眼手术领域更是进入一个爆发式创新时期,光微创术式就有10多种,因此,一个医生必须要坚持终身学习,也需要持续思考。

因有这个终身学习的理念,卓业鸿坦言,他同时也很喜欢教学,培育新生代的医学生力军。“一个医生能做的手术数量毕竟是有限的,但是他可以培育出很多优秀的医学人才,发挥出更大的能量。”

在院内主管教学工作期间,卓业鸿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及课程设置,强化师资培训,构建眼科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成果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及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至今,卓业鸿培育了五十多名医学生(硕士、博士、博士后),他们经常热切地一起探讨医学知识。“经常在院内的电梯里,我都能听到年轻的医生们热切地互相讨论交流病人的情况,这一份好学热情让人动容。”卓业鸿坦言,自己并非是一个擅长表达的人,但是只要涉及医学的传承,他必知无不尽地教导,在探讨中互相学习,“这也是我们医院数代光明使者们的传承,孜孜不倦地去教导每一位年轻的医者,助力成才,这样才能救治更多有需要的患者。”

医路心声:

每一位患者都是不一样的个体,而很多疾病的本质又极其复杂,可以说,行医之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一方面,我唯恐自己因思虑不周而辜负了病友的托付、因创新不足让未来少了一种诊疗的选择,但另一方面,我又被一个个鲜活的病例所温暖所激励。医生是一个被寄予特殊期望的群体,这份沉甸甸的幸福和满足,我想传递给更多的年轻人。

原文链接:https://www.gzdaily.cn/amucsite/pad/index.html?id=2054210&site4=&columnID=0#/detail/2054210?site4&columnID=0

更多报道:

【广州日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与视光学系主任卓业鸿:用心为患者做出最优解

https://gzdaily.dayoo.com/pc/html/2023-08/20/content_868_834216.htm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