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配以何种新颖的展览方式,这张现藏于东莞市档案馆的泛黄信纸,都很难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对于因其获得明伦堂助学资金的东莞学子,以及如今的历史学者,它可谓无价之宝。
信件的内容是容肇祖1946年寄给东莞明伦堂董事会议的担保证明,用以证实容庚次子、容肇祖舍侄容瑶的学业情况真实无谬,具有获得东莞明伦堂助学资金的资格。
20世纪20年代,容庚、容肇祖兄弟在北京读书时,也曾受到东莞明伦堂常规每人每年100元(大洋)的资助;之后,容庚的子女容琬、容珊,亦先后获得东莞明伦堂的助学资金。
通过对东莞市档案馆现藏过万件东莞明伦堂档案的整理与研究,历史学者发现,晚清至民国时期,陈伯陶、伦明、郑师许等东莞学者,都曾收到过东莞明伦堂奖助学金的嘉许。它对莞邑各类学校的办学资助,让广大莞籍学子无论出身皆能受益。许许多多的东莞普通学子,曾因东莞明伦堂寄出的助学金而改变命运。
这段鲜为人知的助学历史,仅为东莞市档案馆现藏549卷共12417件东莞明伦堂档案的冰山一角。档案内容涉及组织人事、沙田财务、教育医疗、水利交通等方方面面,而在此基础上整理出版的《东莞明伦堂档案(第一辑)》,于7月30日被中国历史研究院列为中国历史学年度9项重大成果之一,进入近代中国的大历史视野。
东莞明伦堂,这个晚清至民国时期东莞最重要的地方组织,正随着档案里的历史拼图 ,以另一种方式继续推动东莞文化的发展。
东莞近代学人辈出的基石
“粤中后起之秀,以东莞为盛。”中国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教育家陈垣先生曾以此话激励东莞学者容肇祖,也从侧面反映出民国时期学术界对东莞学术的认同。
晚清至民国时期,东莞诞生了陈伯陶、郑师许、容庚、张荫麟等一大批知名学人。“所以学术界直到现在都很好奇,东莞为何突然之间出现了这么大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学者。”《东莞明伦堂档案(第一辑)》编著者、教育部人文基础学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志伟认为,这与东莞明伦堂当时对东莞教育的支持与投入有着直接的关联。
当时,东莞明伦堂曾捐助5所中学、200多所公私小学,其中包括东莞县学堂(东莞中学校、东莞中学)、明生中学、石龙中学等。1875年,由容庚外祖父邓蓉镜经手,购得北京一地并修筑东莞会馆,作为东莞明伦堂的留置公产,成为藏书家伦明、历史学家张荫麟、方志学家张次溪等一批莞籍学人日后在北京活动的重要站点。
“东莞明伦堂本身是一个资助教育的组织,在这方面甚至做了很多对现代学术研究方面的贡献。”《东莞明伦堂档案(第一辑)》主要协助负责资料整理者、广东科技学院教师曾祥辉,举出中国著名农业教育家、土壤学家邓植仪的例子。当时,邓植仪是东莞明伦堂教育委员会的成员,明伦堂提供大量科研经费支持邓植仪做了许多农林业方面的试验。这些内容,在档案当中皆有体现。
“现在回顾东莞曾经有过的文化辉煌,人们发现了明伦堂起到的作用,这对人们了解东莞历史文化,以及如何推动今天东莞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刘志伟说。
让东莞明伦堂进入近代中国的大历史视野
7月30日,“全国主要史学研究与教学机构年度重大成果发布会(2020-2021)”在中国历史研究院举行,发布了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学术项目结项成果“中国近代思想通史(8卷本)”、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文库成果《当代俄罗斯史学研究》和《宗教改革时期的新教与罗马公教研究》等9项重大成果,中山大学推荐的《东莞明伦堂档案(第一辑)》位列其中,成为展现新时代中国史学研究取得新进展的重要文本。
据了解,东莞明伦堂具有鲜明独特的东莞地方历史特色,其档案对研究近现代东莞乃至珠三角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变迁,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2020年9月,《东莞明伦堂档案(第一辑)》共50册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收集合同、条约、信函、公牍、章程、账册账单、报表、电报等凡十余种各类档案5098件,让东莞明伦堂进入近代中国的大历史视野。
自2017年东莞明伦堂档案列入国家档案局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以来,东莞市档案馆对明伦堂档案开展了规范化整理编目与数字化扫描工作,并根据档案文件的形态、主要内容、涉及人物等进行自拟定名,使每一件档案都可以比较直观地让读者了解其主题。
2018年7月,召开“东莞明伦堂档案学术研讨会”。2019年,为满足学界对明伦堂档案研究需要,东莞市档案馆进行了出版准备工作,与广东省人民出版社合作,对所有档案文件进行了严密的考订,完成了初步整理,后续将陆续出版。
“东莞市档案馆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把这些档案整理、扫描、出版,今年中国历史研究院把它列为中国历史学年度重大成果之一,对我们历史研究者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刘志伟说,希望这次入选能引起更多学者和东莞人的关注,进而推动东莞历史文化的研究,让更多人参与到档案的整理、出版以及利用工作中。
“到2024年,我们将出版全部5辑《东莞明伦堂档案》,总共250册,让其进入大学和研究机构,使学界得以更方便利用,吸引更多的学者展开深入的研究。”东莞市档案馆副馆长林俊强介绍,明伦堂档案的出版,也是一种传承东莞文脉的方式。
目前,除了东莞市档案馆收藏的这批档案外,广东省档案馆、中山市档案馆,以及其他地方公私收藏机构,也藏有各类型的东莞明伦堂史料文献,期待日后的《东莞明伦堂档案》能编入更多地方的档案文献,以此向全国各地展现东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