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由东莞市档案馆编纂的《东莞明伦堂档案(第一辑)》共50册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作为晚清至民国时期东莞最重要的地方组织之一,东莞明伦堂对近代地方社会具有重要影响。该档案出版以后,关于东莞明伦堂的历史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8月11日,借“容庚与东莞”大型系列展览活动之际,东莞邀请到了《东莞明伦堂档案》主编——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志伟向公众分享《东莞明伦堂档案》的研究价值及意义。
东莞明伦堂档案具有鲜明独特的东莞地方历史特色,对研究近代东莞乃至珠三角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现实借鉴意义。“如果我们要寻找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话,东莞明伦堂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个案”。采访中,刘志伟高度肯定了东莞明伦堂之于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价值,他认为,东莞明伦堂档案研究不只体现在学术研究价值方面,对于中国现代化发展及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方面也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明伦堂档案对研究近代中国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东莞市档案馆现藏有东莞明伦堂档案共549卷,共12417件,时间自1838年至1949年,内容涉及组织人事、沙田财务、教育医疗、水利交通等方面。2017年,明伦堂档案列入国家档案局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东莞市档案馆对明伦堂档案开展了规范化整理编目与数字化扫描工作,并根据档案文件的形态、主要内容、涉及人物等进行自拟定名,使每一件档案都可以比较直观地让读者了解其主题。
为了尽量保持档案收藏的原貌,该书采取按照东莞市档案馆馆藏档案号次序原件影印出版。第一辑共收集各类档案5098件,档案种类丰富,形态多样,包括合同、条约、信函、公牍、章程、账册账单、报表、电报等凡十余种。东莞明伦堂档案总共5辑,共250册,计划于2024年完成所有出版。
研究东莞明伦堂的历史,对于了解现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国家转型,有着非常独特的意义和重要的学术价值。据刘志伟介绍,东莞明伦堂是清末至民国时期,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影响深远的地方组织。
“类比现代的话,把东莞明伦堂类比成教育局或是高级中学其实都不太准确,它特别的地方在于明伦堂除了是一个教育机构以外,同时又是一个东莞的地方精英建立起来的地方政治组织。”刘志伟说。中国自秦朝后便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基本上由国家控制所有的方面。但是在18、19世纪,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与地方势力的兴起,士绅权力的民间组织在王朝国家统治秩序和地方社会治理方面逐步扮演主导角色,成为同传统国家权力机构相并行的权力主体,甚至成为晚清国家构造的一个组成部分,获得了具有国家权力性质的合法地位,也产生了一种新的近现代国家的雏形机制。
他认为,通过对东莞明伦堂档案进行研究,了解中国独特的现代国家形态的历史渊源和发生机制,认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对于探索中国现代化的独特道路有着特殊的价值。
“这种机制在学界研究中,目前没有一个像东莞明伦堂这样有明显的发展。即使有,也没有这么大批的系统的档案,所以东莞明伦堂的档案对于我们研究近代中国的转变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刘志伟说,“如果我们要寻找中国现代化的道路的话,东莞明伦堂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个案。”
明伦堂档案对大湾区一体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东莞明伦堂在经营管理地方公产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地方事务,特别是兴办教育、医院、水利以及资助各项公益事业方面,影响极大。东莞明伦堂档案既是其发展变迁的真实记录,也是东莞地方历史发展的真实记载,其档案对研究这一时期的东莞历史、珠三角的历史乃至中国近现代历史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正值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中,位于珠江三角洲核心地区的东莞在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和地域整合的历史上有着独特的角色。刘志伟认为,大湾区的一体化,不只是现代经济整合的格局,而更多是在历史上特殊的省港澳关系下形成的。所以对于东莞明伦堂档案的研究对于大湾区一体化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952年以前,一个地域的不同部分在经济和社会方面就已经有很高程度的分工整合,东莞明伦堂的运作和影响,很清晰体现了这种关系的格局。”刘志伟说。当时,东莞明伦堂的实际办事处在广州、香港和澳门之间迁移,主持明伦堂运作的东莞人或非东莞人,活跃在广州、香港乃至上海,他们的生活空间和社会网络体现了省港澳地区的中心城市之间及其与周边地区的关系。从历史来看,尤其是通过研究明伦堂的运作,能展现出这个区域过去在社会、文化、人际关系上,在人的活动空间上的高度一体化。
“对于大湾区未来发展如何既立足于本地,又背靠着整个区域进行合作,把更高的层次和资源进行整合,早在100年前,东莞明伦堂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式。”刘志伟说。
此外,对于东莞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明伦堂的发展同样值得借鉴参考。作为一个地方民间组织,东莞明伦堂还参与到社会治理中,积极兴办和资助地方教育事业,包括资助莞籍学生读书、资助本地学校办学、购赠图书仪器设备……还积极参与地方公益慈善事业,开办多所医院。
“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刘志伟说,“当时,东莞明伦堂建设了许多东莞著名高中,如东莞第一中学、常平中学、石龙中学、虎门中学、塘厦中学……同时,明伦堂还通过北京的东莞会馆,让莞籍学子到北京有居身之处,解决学子的后顾之忧,连当时的容庚及其妹妹、子女在北京求学的时候,也受到过东莞明伦堂的资助。
“所以在19世纪20年代,东莞出了大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学者,我相信这和东莞明伦堂对学子的培养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刘志伟说。
除此之外,东莞明伦堂还参与了许多传统社会组织较少涉及的领域,如兴办林场、农场,兴修地方水利工程,投资筑建公路并举办汽车公司等具有近代意义的事业。而这些事业对于现代的乡村振兴也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刘志伟表示,“地方政府如何发挥好作用去整合当地的各种资源,与地方上有实力的组织一起齐头并进,朝着一个目标共同进步,这对于现代的乡村振兴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并且这也是我们未来对社会发展国家进步的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