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8点,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应急突击队员从医院出发,支援白云区核酸检测。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从医院获悉,该院昨晚11点收到上级应急支援预通知后,通宵进行各项准备工作,今天凌晨4:21收到召集通知后,首批突击队员紧急集结。清晨7:30,第一批次的100名队员已换装完毕,蓄势待发。
当天,该院300名应急突击队员分三个批次奔赴白云区,这是继支援越秀区、荔湾区后,该院第三次大规模支援社区核酸检测工作,累计派出医护人员500余人次,志愿者300余人次,有力地支援了广州疫情防控工作。 在为市民提供核酸检测服务的同时,口腔医生们也不忘向市民进行科普宣传。突击队员、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副主任医师李志鹏结合在越秀区进行核酸检测时的经历提醒,以往发生过颞下颌关节脱位的人,要避免张口过大导致“掉下巴”!
中年男子做完核酸检测合不上嘴
近日在越秀区东皋社区采样点,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副主任医师李志鹏发现,一位40岁左右的男性居民在采样后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离开,而是继续坐在位置上,无法合拢嘴巴,用双手托着下巴,表情痛苦地发出“啊—啊——”的声音。
他是不是“掉下巴”了?现场观察后,李志鹏发现这位男子符合“掉下巴”也就是颞下颌关节急性前脱位的临床症状。他赶紧询问患者是否以前发生过下巴脱位情况,男子点头示意。 这种情况要尽快复位,来解除患者痛苦。李志鹏考虑到,常用的颞下颌关节复位方式为口内复位,医生需近距离与患者接触,将手指伸入患者口腔内,握持住牙齿与下颌骨体部后进行复位。在核酸采集的情景下,这种方式并不适用,有可能给患者带来潜在的感染风险。李志鹏当机立断,选择了能让患者保持安全距离且对复发性患者成功率较高的口外复位。
换手套、手消、触诊、托住下颌、复位——一气呵成,成功解除患者痛苦。看到患者平安无事,李医生转身投入到核酸采样中。“刚才采样张嘴用力过猛,幸好遇到的是口腔医生,不然可就麻烦了!”这位男士十分感动又有点害羞地告诉医务人员。
掉下巴容易复发 需避免快速大张口
“对有复发性颞下颌关节脱位史的市民采集咽拭子时,可优先考虑采集鼻咽拭子。如果采集口咽拭子,建议手部拖住下颌,适当控制开口度。”李志鹏为参与核酸检测的患者和医务人员“支招”。 他表示,俗称“掉下巴”的颞下颌脱位的症状包括突然不能闭口、言语不清、表情痛苦;下颌前伸,脸型变长;右侧耳屏前方有凹陷。此病容易复发,对于以前发生过“掉下巴”的市民,建议采样时告知医务人员,尽量优先考虑采集经鼻咽进行核酸采样。如果现场条件不允许实施鼻咽拭子采集,采用口咽采集方式时,虑缓慢张口,手部轻托下巴,避免快速大张口。
对于以往发生过多次“掉下巴”,自己曾尝试过复位成功的人,为避免感染风险,应先戴好口罩,离开人员密集的核酸采集区,手消毒后尝试自行复位。如果复位不成功或无法自行复位,则应该及时到医院寻求口腔科医生帮助。手法复位后,还进行弹力绷带固定2周,限制张口2周。 李志鹏特别提醒,如果以前从未发生过颞下颌关节脱位的,不用担心会在采集口咽拭子时发病,“发生几率很低”。
原文链接:https://www.gzdaily.cn/amucsite/pad/index.html?id=1581964#/detail/1581964?site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