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学习强国】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林天歆:科技赤子心 书写援疆情

稿件来源:广东学习平台 2021-01-18 作者:胡晓丹 编辑:赵现廷 发布日期:2021-01-22 阅读量:

历年来,广东省科学技术厅高度重视“科技援疆”,多措并举,投入科研资金、项目、人才,协助推动喀什-广东科学技术研究院落户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为医院开展高水平研究解决场地、设备问题,专门设立了农村科技特派员重点派驻任务项目,支持援疆医生开展新疆多发病、常见病、特色病的研究,带动本地医生的研究积极性,助力提升当地科研水平。林天歆就是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科技援疆的典型代表之一。

从广州到古城喀什,飞越5600公里,来到祖国的西北边陲,“从万米高空俯瞰昆仑雪山,到飞机落地那刻,身处漫天的黄沙,我知道我终于来了。”林天歆坦言,自2018年首次踏足喀什,心中便结下与这座西域古城的缘。此次,被选中并委以重任,是一份沉甸甸的荣光,但他更愿意看作是一次“检验”所学,一场“圆梦”之旅,在有限的时间里践行“广东效率”,将毕生所学留在喀什,以科技的智慧和力量惠及新疆每一位患者,为边疆同胞的健康护航。

“让喀什广大百姓在家门口看好病,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2019年11月20日,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泌尿系肿瘤专科主任、广东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林天歆,接过援疆接力棒,毅然奔赴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新疆喀什,担任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和广东省“组团式”援疆医疗队队长,带领一百多名援疆专家,开启援疆之路。

携科技力量与智慧,赴疆只争朝夕开展工作

作为一名老党员,在接到组织援疆任务的时候,林天歆心里不是没有顾虑,脑海里也曾闪过困难。“只是辛苦了家里人,还有单位里正在蓬勃发展的学术团队”,此时的林天歆,家中的女儿正面临紧张的小升初,刚满2周岁的儿子还在咿呀学语,年迈的双亲正是需要人照顾,自己所带领的学术团队,也处于大展拳脚的黄金时期。

去,还是不去?林天歆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前者。“我太太也是一名党员医生,我的团队也充分理解我”,带着期盼与支持,林天歆壮志满怀地踏上了援疆之路,心中的“喀什地图”开始酝酿规划。

科技新星,是林天歆最大的标签。“我的科研启蒙与实践,得益于我所在的学校和医院,我院宋尔卫院长、王景峰书记提出的打造一流研究型医院目标引领着我前进,此外更离不开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的培养和支持”。在2005年,他取得了自己科研生涯的首个大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年破格晋升副研究员,随后一路勇往直前,相继取得了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的系列项目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联合重点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重大专项、广东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

在省级科研项目大力支持之下,林天歆在科研道路上奋斗不辍、勇攀高峰,近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等多个国家级科研项目,是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首席科学家,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Cell,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European Ur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著70余篇。身后荣誉,都转化成他在科技援疆道路上的有力武器,“只为做力所能及的贡献。”林天歆说。

作为一名严谨认真的科研英才、广东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林天歆意识到只有大力推进医院的科技创新,将广东前沿先进的科研成果在医院转化应用,才能有效推进医院医疗救治能力的大幅提升。进疆后,林天歆马不停蹄地深入到各个科室,开展“地毯式”学科调研,他带领科室梳理科研发展水平现状、困难瓶颈、目标任务。他亲力亲为,多方谋划,立足南疆喀什地区疾病谱,和医院领导班子配合无间,带领医院率先取得自治区首批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结核病),夯实推动呼吸病、结核病、转化创新3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建设,“我们从本地特色疾病出发,目标是走出去,从辐射全疆到辐射全国,做好‘一带一路’的桥头堡”。

短短数月下来,几乎全院的人都认得了1.9米高的援疆院长林天歆,医院的整体精神面貌较从前也在悄悄发生变化。“全院都知道来了一个高个子院长,在医院随处可见他的身影,为人做事雷厉风行,讲究实效,要是做得不好可是会‘挨批评’的。但大家更看得到,来疆一年,林院长两鬓的白发日益增多,他是全心全意扑在了医院的发展事业上”,党政办张茜副主任边说边竖起了大拇指,林天歆的到来,可以说是让全院职工像打了鸡血似的,斗志昂扬,铆足干劲往前冲。

爱拼才会赢,是林天歆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最爱唱的歌曲之一。在同事队友的眼里,他像是24小时不停转的“机器人”,连轴转成了每日常态。“殚精竭虑,斯人独憔悴”,援友的日记里曾这样描述这位队长。

投身AI人工智能,做科技援疆“领路人”

“要真正打赢脱贫攻坚战,其中健康扶贫任务显得尤为重要”,在林天歆看来,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如何在健康扶贫上下功夫,是他援疆之后思考最多的问题。

年少时期的林天歆,曾在农村待过很长的一段时间。对于那里,他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看病难、看病贵、看不好病”,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落后,极大地影响了群众生活质量,并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这让他后来,决心走上从医道路。1991年他以高分考进中山医科大学全英班,完成了七年制硕士临床医学学习,再到攻读博士,赴美做了三年访问学者。他选择归来,根植祖国开展工作。

“正因为见证过、经历过,所以我来到了喀什,把理想根植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希望将自己所学所知留在这里,带来一些好的改变。”林天歆深有感触地说道。

喀什地区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拥有近600万人口,整体医疗力量较弱,基层医疗体系不健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较为突出,其中肺结核是一大“元凶”,该病在喀什的发病率远高于全国。

赴喀前夕,林天歆正带领科研团队着手研究AI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作为先行者,他率先投入到国内该研究领域的浪潮。“基层医疗机构诊断能力、诊断技术相对较差,并且人工阅片存在速度慢、误诊、漏诊等局限”,因此,林天歆想到了利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在肺结核影像诊断中的应用。抵喀之日,他迅速带领本地团队投入研发工作,筹建新疆首个肺结核人工智能诊断研究平台,并借助本地医院“影像云”平台建设,向喀什12个县市推广下沉该技术,辐射提升基层医疗影像诊断能力。

2020年新年前,林天歆回到广州。恰在此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滞留在广州的林天歆,心系全国疫情,也不曾停下援疆工作的脚步。

在广东省科技厅的紧急号召与大力支持下,林天歆不惧困难,临危受命,承担2020年春节期间紧急立项的“新型冠状病毒紧急攻关项目—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快速诊断模型的研发及运用推广”,在以往AI开发经验,以及在喀什研发肺结核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经历基础上,林院长迅速组织团队联合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等开展科研攻关,耗时一个多月即研发出新冠肺炎AI辅助诊断系统,实现20秒内快速识别新冠肺炎,准确率高达95%以上。该研究成果成功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Cell,首月下载量就达300万次之多,得到极大的关注,同时在广东省科技厅的积极促成下,作为联合国适宜推广技术在全球部署使用。

其时,林天歆第一时间将该系统投放到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通过远程在线对放射科全体医生进行应用培训,并在发热门诊、呼吸道门诊投入使用,快速、精准实现患者人群排除诊断,解决了当地新冠病毒检测技术难关,为2020年7月和10月新疆两次突发疫情,都贡献了十足的科学智慧,筑起群众健康的“铜墙铁壁”。

前后方联手,续写“粤喀”万里情

与此同时,林天歆针对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科研短板、发展需求,通过视频电话,乃至多次奔波于喀什与广东之间,积极对接联系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争取资源与机遇。“2019年,我有幸在广东省科学技术厅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支持下,获得800万元科研经费,用于膀胱癌人工智能一体化精准诊断平台的研发,并取得显著成效,反馈到临床上”,林天歆感言,在广东对口援疆的道路上,科技援疆的角色必不可少,抓住科技的创新与转化特点,带动提升医疗援疆的内生动力,形成自主发展的不竭动力。

“科研依旧是我院的一大短板,是医院近年来狠抓的重点,天歆院长的到来,正是时候”,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邹小广深信,在“杰青院长”林天歆的引路带领下,在广东科技援疆战略的部署实施下,医院的发展势头必定赶超从前,焕然一新,助力喀什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尤其是2020年10月在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战中,林天歆和医院班子也带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迎来发展新机遇,建设南疆首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它的落成,无疑帮助我们更快达成心愿,让南疆各族群众不再担忧看病就医难题,实现就地预防、救治。”林天歆介绍,中心建设将借助广东后方力量,由中山大学牵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作为输出医院,采用“1+X”的建设模式,即以传染病为核心,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为支撑,优先整合现有资源,目标是建立南疆传染病中心、疑难重症诊疗中心,建设集监控、预防、治疗为一体的南疆传染病防控体系,从而降低南疆地区一半群众跨省、跨区域就医5,加快南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更好地保障南疆四地州、兵团1000余万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在科技援疆路上,林天歆想做的还有很多。2020年,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申报成为疆内首家拥有国家临床试验资质的地州医院,经林天歆多方协调,依托后方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支持,成功引进药物临床试验4项,获临床试验经费287.2万元;紧跟国家“一带一路”健康外交服务战略,林天歆看到,中亚地区是泌尿系结石的高发区,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他开始着力筹建“一带一路”国家级微创技术培训中心,开展国际技术人才培训,真正实现“造血式”帮扶。作为广东省恶性肿瘤表观遗传与基因调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林天歆还将后方的现代实验室模式带来,致力于在本地打造一个中心实验室。在他的大力推动促成下,医院启动了“省部共建中亚高发病成因与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喀什联合基金”重点研究项目。

从粤喀科研沙龙、文献汇报会、专家工作室到科研骨干培训班等一系列举措,在林天歆及其分管的科研管理部门不遗余力的推动下,均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落地开花,取得显著成效。谈到科研骨干人才培训,“我们小广书记本身也是一名科研创新开拓者,也深信科技能带来更多新变化、新发展,全院干部职工身上所展现的那种团结拼搏、热爱科学、勤奋上进的精神,也令我深受感动。”林天歆感言道,相信在粤喀双方的共同齐心努力、互相激发下,一定能在南疆留下更多的人才和技术。

同行的广东援疆队友说,他就像是奥运会入场式上扛旗帜的标杆人物。一路走来,他将赤子之心付诸行动,把家国融入个人理想,来到新疆这片广阔天地,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林天歆说:“只求把工作做到极致,他日忆援疆,人生无憾矣。”

原文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6177927843757787416&t=1611162617054&showmenu=false&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source=share&share_to=wx_feed&ptype=-1&item_id=16177927843757787416&ref_read_id=b7d4a1f7-c352-42ca-acba-14cb85c0eee5_1611204867012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