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快速救援问题已是迫在眉睫。据了解,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提出鼓励加强航空医疗救援和转运能力建设。2019年3月19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印发《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决定在12个省(市)开展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工作,71家医疗机构被列入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成为广东省七家试点医院之一。
作为国内首家落地揭牌的航空救援试点医院,中山七院先后派出20名医务人员参加全国航空医疗救护专业培训班,并通过严格考核已获得国家空中医疗急救资格。中山七院不仅承担过国内各种重大突发事件的演习,还在2020年5月在惠盐高速公路上一起交通事故中,将一位受伤的女乘客用直升飞机转运至中山七院,仅用10分钟时间,为伤者黄金1小时内抢救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在2020年5月,半小时转运一位肝脾破裂、腹腔积血、多处肋骨骨折,危及生命的患者。临床证明:在1小时内有效的医学救护,伤者死亡率可降低25%,合理使用空中救援,可达到十部救护车的功效。
中山七院重症医学科罗亮教授说,2019年3月受深圳交管部门及东部通航的委托,中山七院就积极与高速公路等相关部门开展“空地一体化”航空救援备勤保障,备勤以东部通航两架直升飞机为机动力量,同时派出救援团队和专家前往第一突发现场提供救援。
深圳作为人口超2000万人的城市,航空救护试点的落地,对于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空中生命通道”的建立意义重大。
原文链接: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rmh18274990/rmh18274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