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广州日报】一座珠江畔的医院 中国的西医从这里出发

稿件来源:广州日报 2020年06月22日 A7版 作者:何有贵、申卉 编辑:赵现廷 发布日期:2020-06-22 阅读量:

位于珠江畔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是孙中山先生开始学医之地及其革命运动的策源地。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是广东最早派出医疗队支援武汉的医院之一。医院派出了2批次151名队员奔赴武汉,全体医疗队员秉承孙中山先生“博爱”“济世”“医者仁心”的精神,舍小家、为大家,为抗击疫情做出了重要贡献,让人们看到了“逸仙人的家国情怀”。

追溯历史,这间坐落在珠江畔的医院,见证了近代西方医学第一次正式踏上中国领土,并在中国医学史上创造了多个“第一”。

让我们把时间的指针推回到近两个世纪之前,这所医院原本的坐落之处是“新豆栏街”。1835年,一个美国人在这里开设了一个“医局”。由这个“医局”发展起来的医院迎来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于是,这家医院在1935年,也即诞生100年之际正式改名为“孙逸仙纪念医院”。

在国内最早采用“挂号制度”

事实上,这不是广州的第一家西医院。1699年,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广州设立了商馆。该公司聘请了医生在公司工作,往来于澳门与广州等地,为在华的欧洲商人治病和检查身体。他们想方设法接近中国人,以求扩大公司影响,取得更大的商业利益。他们发现,行医治病最容易受到欢迎。1835年8月,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伯驾(D. Peter Parke)租得十三行新豆栏街丰泰行3号楼开设西医院,名为眼科医局(Ophthalmic Infirmary)。开业初期病人很少,但由于医局医生医术高明,又免费为贫穷患者治病,求医者日益增加。开院后不过17天,病历表就增加到240多张,6个星期内接诊450人,其中包括几名官员。

1836年春,医局获得十三行的怡和行行商伍秉鉴的捐赠。为了使日渐增多的病人能够循序就医、提高效率,在病人进门后,伯驾先派发竹片制成的长方形号牌,然后病人按照号牌上的号码循序进入诊疗室。据说,为当今医院普遍采用的“挂号制度”就是源自伯驾的这套设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838年,林则徐在广州主持禁烟期间,也曾间接接受过伯驾的诊治。林则徐患有疝气和哮喘病,曾派幕僚到伯驾处取疝带及祛喘药,并回赠水果等物。伯驾虽未见林则徐本人,但为林则徐准备了一个病历,病历编号为6565(载于1840年的《中国丛报》),这是保存下来的最早的西医病历之一。

眼科医局为患者书写的病历很详细,登记内容包括病案编号、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处方用药、治疗效果、手术种类、手术时间的长短,连取出的肿瘤或结石的大小等都有详细记录。

创下中国医学史多个“第一”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眼科医局数度停办,后于1859年5月重新开业,定名为博济医局。1861年,米勒(Mler)医师为肿瘤患者拍摄了第一张医学照片,这也是我国第一张黑白照片。

博济医局的业务发展甚速,原有病房不能容纳渐渐增多的病人,后经中外慈善事业家踊跃捐赠,在谷埠购得地皮一块,当作扩大医院规模的新址(医院现址)。新址自1863年开建,1866年完成,10月开诊收治病人。博济医局正式定名为博济医院。院长嘉约翰医生特邀广州名医关韬出任该院院长助理,主持院务。新院舍可容留医者130余人,并于同年(1866年)开设妇女部,是为广州专设妇产科之始。1875年,博济医院以氯仿麻醉施行中国首例剖腹切除卵巢囊肿术;1892年,该院美籍医生关约翰(John M. Swan)施行了中国首例剖宫产术,在我国近代医学科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1865年,博济医局正式办学。1866年,博济医局开办医学堂,创建中国近代第一所西医校。1901年,博济医院成立正规医校,建设独立校舍。新校舍于1902年建成,为广州当时的新式楼宇,命名为南华医学堂。

从博济医院办医校到南华医学堂办学的45年中,共先后培养毕业生120多人。他们主要分布在华南各地,有一部分在其他省区,一小部分在国外。医学院为医药卫生和医学教育事业服务,培养西医师,促进西方医学文化和中华文化交汇融合,推进了西医中国化。1892年,博济医院的6位医生集资,委托旅美华侨罗开泰在仁济西路怡和街开设全国第一家华人西药房——泰安大药房。

孙中山先生与博济医院结缘

关于孙中山先生在博济医院求学的过程有很多历史记载。1886年,孙中山先生进入博济医院,当一名护理员,工作了大约一年。他有机会观察到现代医疗方法的种种好处,把他在这里所见的治疗方法跟翠亨村旧式医生的做法进行比较。后来,孙中山先生离开广州。

1912年,孙中山先生再次回到母校,医院为他举行了欢迎仪式。

1930年6月2日,博济医院转交给岭南大学。1936年9月,孙逸仙博士纪念医学院正式成立。1937年3月11日,纪念医学院大楼(即今博济楼前座)全部竣工。重建后的博济医院除了保留原有的建筑风格外,医院的主楼为西式建筑希腊式圆柱,圆环的墙贴面,纪念碑如利剑直入云霄,锋芒锐利,象征着治病救人的决心。

原文链接:https://gzdaily.dayoo.com/pc/html/2020-06/22/content_131577_706045.htm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