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近年来集中优势学科资源,从人才、教育、医疗、文化、产业、社会力量等领域综合施策,开展定点扶贫,取得了显著成效。
4月23日,中山大学召开党委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定点扶贫工作。会议指出,中大近年来集中优势学科资源,从人才、教育、医疗、文化、产业、社会力量等领域综合施策,开展定点扶贫,取得了显著成效。
驻村扶贫队筹集2000斤农产品支援湖北恩施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湖北省多地出现粮食、蔬菜等物资匮乏的困境。中大驻柯木湾村扶贫工作队迅速动员柯木湾村全体村民,筹集调拨本村产业扶贫农产品支援湖北恩施,共筹集到1800斤春糖桔和200斤糯红薯。
春糖桔和糯红薯是连州市丰阳镇柯木湾村当季的农产品,为确保质量,驻村工作队从向村民们采购来的产品中再次精心挑选,拿出村里最好的春糖桔和糯红薯驰援恩施。
“我们统一采购因疫情滞销的优质农产品,用于支援物资紧缺的湖北恩施人民。大家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相信我们一定能够看到全国抗击疫情阻击战的全面胜利!”中大驻柯木湾村第一书记李锐说。
帮助“三无”学生 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两不误
为了做好“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工作,全省中小学校在3月2日开展线上教育。
对家里无网络、无电视、无设备的“三无”困难学生,驻村扶贫工作队把柯木湾村扶贫电商工作室改造成临时网络课程学习中心,集中为附近无网络的4名贫困学生提供在线网课学习平台。
同时,针对家庭位置偏远而无法集中学习的7名贫困学生,驻村工作队购置一批平板电脑设备发放到户,使他们能安心居家、线上学习。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中大驻村扶贫工作队既当脱贫攻坚的帮扶人,又当疫情防控的守门人。
一方面,保障脱贫户春耕复耕生产,加强就业培训,鼓励脱贫户外出务工,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另一方面,完善“大村一业、小村一品”的产业发展项目,推进村建项目实施,建立脱贫长效机制。
调动学科资源 以人才、科技优势推动对口支援
对于中大来说,以学科资源为支撑,以人才、科技等为力量推动扶贫工作,早已成为常态。去年,中山大学神经语言学教学实验室以科技扶贫为抓手,致力于解决连州市等贫困地区儿童语言发育障碍早期筛查难题。
自2018年底正式确认对口合作关系以来,中山大学和西藏大学两校各层面积极对接,就民族学、外语以及旅游等相关学科发展规划和合作需求进行了深入探讨,中大参与援建西藏大学旅游学院等。
在对林芝市的支援中,中大在人才、设备、资金等方面给予了支持,学校选派的援藏人才为林芝市人民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留得住的医疗人才队伍,有效推动了林芝市人民医院发生格局性转变。
此外,学校十分重视与新疆大学的对口支援合作,于2019年11月共建新疆历史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中大将充分发挥历史学科、旅游学科、人类学科等多个学科优势,与新疆大学一道共同为全面实施“旅游兴疆”战略提供智力支撑。
原文链接:https://ycpai.ycwb.com/amucsite/pad/index.html#/detail/782313?sit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