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羊城晚报】中大 2020年进入国内一流高校前列 华工 2020年部分学科进入世界一流

稿件来源:羊城晚报2018-01-05第A04版 作者:羊城晚报 编辑:徐津阳 发布日期:2018-01-08 阅读量:

近日,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分别公布了一流大学建设方案,让未来一流大学的面貌渐渐清晰。羊城晚报记者查阅方案发现,作为广东高校的两驾马车,中大华工不约而同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实现世界一流的建设目标,其中华工更将目标明确到2050年。

中大打出人才、课程、科研组合拳

羊城晚报记者从《中山大学一流大学建设方案精编版》中看到,中大从建设基础、建设目标、建设任务、改革任务、预期成效、组织保障等六部分进行了全面的规划。

中大提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的目标:到2020年,学校综合实力进入国内一流高校前列,若干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奠定建设“文理医工各具特色融合发展,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坚实基础;到2030年,学校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在主流大学排名居于世界前100名左右,主要可比办学指标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5个学科或优势方向进入世界一流,10个学科进入国内一流前列,本科生继续深造率提高到80%左右,初步建成“文理医工各具特色融合发展,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世界一流大学”;到本世纪中叶,学校综合实力达到国际一流前列,在主流大学排名进入世界前50,10个左右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前列。

如何实现这些目标?中大在建设具体任务中,把人才建设摆在了第一位。中大提出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和研究生质量提升计划,同时在课程建设上花大力气进行锤炼,构建“大理科”“大工科”“大文科”的三大基础课支撑平台,建成由高品质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三结合的综合性课程体系。

中大还将实施人才倍增计划,大力延揽海外优秀人才,倾力培养优秀青年人才,合力推动人才发展。

以人才为依托,中大将建设一批面向科学前沿、面向国家需求、面向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大科研平台,具体包括如天琴计划、南海研究院、精准医学平台、微电子平台、超算与大数据平台、校级公共科研平台等。

华工重点建设六大学科群

华工公布的方案中可以看出,华南理工大学将分“三步走”,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到2020年,学校4-6个学科率先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到2030年,学校八成以上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初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到2050年,学校将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方案提出,华工将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基础推动一流大学建设,推进“工科登峰、理科跃升、文科繁荣、医科跨越”学科行动计划,大力实施“4+2”重点学科建设计划,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全面提升学科水平,打造更多学科高峰。

华工将以教育部认定“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农学”4个一流建设学科为基础,重点建设先进材料、轻工食品与生物技术、能源与环境、绿色建筑与智慧生态城市、生物医学工程与生命科学、人工智能与高端制造等六大学科群,引导和支持学科围绕学科前沿和重大需求凝练发展方向,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全面提升学科水平,率先将材料、化学、轻工、农学、工程学等优势学科建成世界一流学科。

原文链接:ep.ycwb.com/epaper/ycwb/html/2018-01/05/content_2293.htm#article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