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新华网】李善民: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需一系列制度创新

稿件来源:新华网广东频道 作者:郎美智 编辑:徐津阳 发布日期:2017-12-19 阅读量:

12月16日,第四届中山大学自贸区高端论坛在中山大学举办。中山大学副校长、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李善民围绕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这一话题,总结了国际上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经验,介绍了顶层设计和监管方式等一系列制度创新方向。

李善民介绍,自由贸易港是设在一国(地区)境内关外,货物资金人员进出自由、绝大多数商品免征关税的特定区域,是目前全球开放水平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党的十九大的报告指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自由贸易试验区对于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加快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具有重大的意义。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可以满足深度对外开放的新制度需求,并吸引全球的科技资源、人才和资本,在一些新兴行业形成集聚效应,并通过高端人才推动中国相对发展较为落后的服务业加快发展步伐,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

据李善民介绍,目前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还需在服务业、金融业对外开放等方面持续推进,让改革步伐迈得更大一些,充分发挥国家战略优势。

如何实现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建设?李善民从顶层设计、监管创新和政策设计体系三个方面做出说明。

在顶层设计改革之后,自由贸易试验区或可实现从中央层面建立享有集约化管理的管理机关进行统一授权。此外,可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而建立《自由贸易港法》,对自由贸易试验区进行法律保障。

在监管方面,要构建整体意识强、协调性好、监管严密的综合监管机制,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实现数字化、精细化监管,利用社会信用体系、国际一体化与监管互认进行监管等。

此外,李善民说,新形势下自由贸易港政策需围绕服务深度开放的新型税制安排、各类新兴要素便利化聚集制度安排、促进“港产联动、港城一体化”融合发展政策、围绕“离岸+”开展制度创新这几个重点进行设计和改革。

此前,李善民曾表示:“我相信自由贸易港发展起来了以后,制度创新、产业发展等多方面的未来都会有更好地前景。”

原文链接:www.gd.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7-12/17/c_1122123546.htm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