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建共享美好生活”的宏伟愿景,反映了广东人民的心声。其中,在文化建设方面的具体目标,要点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岭南文化。加快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创新文化供给模式,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扩大文化惠民。
要实现“两个走在前列”的奋斗目标,有很多艰巨的工作要做,有不少创新的路子可以尝试。其中,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创新文化供给模式,是一条重要的路径。近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念深入人心。但从实践的层面看,这个理念基本是从经济方面立论,而且也是从经济方面入手并落脚于解决经济问题,这当然有其逻辑的必然性和学理的正当性。但从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的层面看,我们可以借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理念,在文化建设领域作一番必要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
从原初的意义上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经济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用改革的方式扩大有效供给,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难看出,如果我们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念移用到文化领域,也照样可行可试。文化领域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个方面,都可以而且需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此,需要调整文化生产的结构,去除不良文化的存量,扩大优秀文化的增量。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扩大文化惠民的范围和价值,无疑是文化建设的得力之举。总之,实现“两个走在前列”的奋斗目标,最终应当实现在全省范围内的经济和文化两方面的共富、均富,这样就能够真正做到以改革推动发展,创新文化供给模式,提升文化惠民的质量,实现文化惠民的初衷。
(作者系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李宗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