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动力基础。在我国,自古就有“要想富,先修路”的说法,可见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作用。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首席专家陈广汉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指出,基础设施投资时间长,需要关注风险,注重投资效益。 设施联通主要包括交通、能源、通信等领域。陈广汉表示,在“一带一路”倡议形成以来的三年多时间里,在交通建设领域已经形成了一些成就,包括托欧亚大陆桥,中国通往中亚、欧洲等沿线国家的集装箱国际班列运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中欧班列取得飞速发展。
据统计,自2011年3月至2016年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总数接近3000列,年均增速突破250%,累计运送货物26万标箱,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200多亿美元。在广东,截至5月4日,珠三角地区共开出去往德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的中欧、中亚班列130趟,运送国际贸易货物16.5万吨。2016年珠三角通过中欧中亚班列运送的国际贸易货物同比2015年增长57%。目前珠三角开通有终到9个国家的中欧(中亚)班列,分别是大朗的中欧班列到俄罗斯,南亚班列是到尼泊尔,石龙的中欧班列到德国、波兰,中亚班列就是到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
“有了火车,从陆上走比海上走,更快。海运的量更大,但比路上慢一点,能够形成互补。”陈广汉指出,像中亚等海运无法到达的地区也可以通过铁路运货,“这是一个全方位立体的开放,带动我们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发展,实现跟中亚欧洲打通”。
陈广汉同时也指出,基础设施投资具有回报时间长,融资量比较大的特点。因此总的来讲,可能要注重投资效益。“最重要的是风险和效益的问题,有些地方建设投资以后,会遇到政局变化。一个是政策风险,一个是经济风险,我觉得这两个方面是最重要的。经济风险最重要的是效益问题,投资进去以后要获得报酬,要有收益”。
对于即将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陈广汉期望,峰会能加强政府、企业、学术交流各个层面的沟通,更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的展开。“‘一带一路’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是长远的战略。现在对基础设施还有很大的需求,特别是在亚洲地区,这方面前景还是很广阔的,希望能有更多包括铁路、高铁、港口的投资项目签约”。
原文链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7-05/12/content_76382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