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大公报】楊健:港可發展「一帶一路」綜合服務平台

稿件来源:大公报2017-05-14第A5版 作者:卢静怡 编辑:卢旖维 发布日期:2017-05-15 阅读量:

「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昨日在廣東中山大學舉行。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馮巍、中聯辦副主任楊健、廣東省副省長何忠友以及100多名學者出席。楊健以詳實數據指出,香港回歸祖國以來,「一國兩制」的實踐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功。這一切充分說明「一國兩制」不僅行得通,做得到,而且具有強大生命力。楊健表示,在國家重大戰略之下,香港可繼續尋找國家所需、香港所長的結合點,發展成為「一帶一路」的綜合服務平台、投融資平台、文化交流平台。馮巍亦指出,香港與內地在高端服務領域互補性強,未來「一帶一路」的仲裁區可放在香港。

「香港回歸祖國以來,『一國兩制』的實踐取得舉世公認的成功,國際社會普遍給予高度讚譽」。楊健在講話中以一組數據,顯示香港回歸以來經濟保持平穩增長的成果。在1997年到2016年間,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由1.37萬億港元增長至2.49萬億港元,年均增長3.2%。而財政儲備由4575億港元增長至9083億港元,增長了將近一倍;外匯儲備由928億美元增長至3862億美元,增長了3.16倍。香港繼續保持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地位,是全球第八大證券市場、第八大貿易體、第四大外匯市場和第四大船舶註冊地,機場貨運量多年高居全球首位。楊健又舉例指出,至今香港仍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是全球競爭力排名領先的經濟體,也是全球法治水平較高的地區之一,還是全球最長壽的地方,是對外籍人士吸引力較大的地區之一。「所有這一切都充分說明『一國兩制』不僅行得通,做得到,而且具有強大生命力。」

找國家所需香港所長結合點

楊健認為,香港對國家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還可繼續發揮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在國家重大戰略之下繼續尋找國家所需、香港所長的結合點,發展成為「一帶一路」的綜合服務平台、投融資平台、文化交流平台,產業跨境轉移和基礎設施建設橋樑,國際人才的孵化器和輸出地以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多功能航運中心,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

楊健指出,「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在探索前進的過程中難免要經歷風雨以及坎坷。特別是近幾年隨着實踐的深入和內外環境的變化,香港經濟社會發展長期積累的各種深層次矛盾逐步顯露,出現了不少新情況、新問題。對此,中央政府始終堅持「一國兩制」方針不動搖,嚴格按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指導支持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妥善處理,積極化解,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使得「一國兩制」實踐繼續成功向前推進。

貫徹「一國兩制」兩點方針

楊健說,正如習近平主席在2015年會見行政長官梁振英時所強調的那樣,中央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堅持兩點,一是堅定不移,不會變、不動搖,二是全面準確確保「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不走樣、不變形,始終沿着正確方向前進。相信只要大家同心同德,同舟共濟,堅定不移地全面貫徹、準確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方針,美麗香港必將綻放新光彩。

馮巍也肯定了香港回歸20年所取得的成就,並稱在國家未來百年戰略目標上,香港在「一帶一路」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兩大國家戰略中有明晰的參與地位。他表示,在內地企業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到海外投資,出現資金糾紛時,需要決定由一個地方擔任仲裁機構。「香港是我們國家的一個特別行政區,我們可以把仲裁區定在香港,有利於維護國家利益。」

廣東省副省長何忠友表示,中央對粵港澳合作高度重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提出標誌着粵港澳區域合作進入一個新階段。未來將着力加強三地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口岸通關的創新,加快形成粵港澳一小時經濟圈,促進粵港澳共贏發展。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