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中山大学获悉,由中大李力人博士联合美国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一起揭示的“胰腺癌逃逸和耐药机制”的研究成果,近日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该成果或影响晚期胰腺癌的治疗策略。
胰腺癌被医学界称为“癌症之王”,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全球癌症研究报告显示,胰腺癌已成为全球第七大致死性癌症,五年存活率不到5%。据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结直肠科副主任、香港医学科学院院士李力人介绍,缺乏有效的全身治疗方法是导致这种恶性肿瘤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深入了解胰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发现和确定新型的肿瘤分子标记和药物靶点对有效治疗胰腺癌和克服其放化疗抗性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间质样肿瘤细胞,其恶性度,包括局部侵袭力和转移能力都强很多,且对化疗产生逃逸和抗药性。研究团队由此发现基因“开关”。当这个基因表达降低时,肿瘤细胞恶性度明显增强。并且通过对134例胰腺癌病人的手术标本的检测也发现,该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以预测胰腺癌病人的生存期。
这项研究通过干扰胰腺癌细胞的代谢,为胰腺癌的治疗提供了一条全新的联合治疗思路。研究者发现,用一种试验药物破坏肿瘤细胞的蛋白稳态后,间质样细胞会大量死亡。当该药物和传统化疗药物联合使用时,可明显提高对肿瘤的杀伤作用。
原文链接:http://ep.ycwb.com/epaper/ycwb/html/2017-02/28/content_31967.htm#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