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文远金开始了教育对口援疆的第一课。
回想起12天前援友的爱心接力,他更加坚定了援疆的信心。2月16日,距离广东省第九批援疆干部集中出发还有1天,当各位援友都在忙于准备行李和与家人团聚之时,文远金的儿子却被诊断为角膜穿孔,必须尽快实施角膜移植手术。
此后,一场爱心接力开始在广州援疆队员间发起,并扩散至整个广州的医疗系统。5小时后,角膜捐体被找到。第二天,文远金的儿子成功实施手术。
“大爱无疆!还没开始援疆,我已经感受到什么是‘广东援疆精神’”。当天晚上,文远金赶上了援疆干部的队伍,31名广州援疆工作队员整齐出发。
援疆集中出发前儿子突患眼疾
“新疆,地广人稀,干旱是那里最大的特点。”作为广州市第二中学的地理老师,文远金经常给儿子小文讲解全国各地的地理。每当讲到新疆时,文远金心中都会泛起一阵波澜:当了20多年老师,他希望到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这种家国情怀一直潜藏在他心里,直到去年省里下发了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选派的通知。“这次终于有机会去援疆了!”文远金说,此前他早已想申请援疆,但一直没有合适的职位。这次,他不仅要去当地教书,还要给那里的老师上课,把知识和教学方法在那里传授下去。
得知此消息,文远金的家人都很支持。“我们家庭氛围非常和谐,家人都希望我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为国家真正做点事。”文远金开始向前一批援疆队员询问新疆的情况,为出发做准备。“新疆的天气特别干燥,3月到5月间沙尘天气多,冬天气温较低,要准备好防寒的衣服”。
2月16日,距离援疆干部集中出发的日子只有1天。还在放寒假的小文突然感到眼睛不适,左眼视力突然下降。文远金急忙带着儿子到医院检查,经医院诊断为“角膜穿孔”,必须尽快实施角膜移植手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但由于角膜捐体短缺,文远金一家陷入了困境中。
小文今年大二,小时候眼角膜一直有发炎,需要慢慢治疗。“他学习很用功,寒假报了英语培训班,每天清早出去,晚上8时才回来,培训了10多天,比较疲惫,用眼辛苦。”眼看还需要寻找角膜捐体、做手术,文远金马上给工作队汇报情况,希望能推迟援疆。
队友发起爱心接力寻找角膜捐体
16日上午11时多,广州援疆工作队队长唐力明得知文远金的情况后,及时向省援疆干部工作队前方指挥部汇报情况,并寻求多方力量帮助解决。
援疆队友李寿桥、欧宇端与文远金只在广州援疆干部座谈会上见过一面,大家并不熟悉,甚至未曾聊过一句话,但得知情况后,他们都当成了自己的事情来办,放下与家人相聚的宝贵时间,向市卫计委等多部门联系,请求在广州市范围内寻找新鲜的眼角膜。他们还跟佛山、中山、东莞等在周边城市医院工作的同学联系,希望尽快寻找到新鲜的眼角膜。
约12时把工作布置下去后,唐力明还多次跟文远金沟通,看中山大学眼科医院是否有眼角膜,同时加强与卫生系统的联系,每小时汇报一次情况。所幸吉人天相,下午4时就收到消息,黄埔区有人捐赠眼角膜。
当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了解患者情况后,为了减少援疆干部后顾之忧,当即协调了广东省眼库,开通医院绿色通道,找到捐献角膜后立刻安排小孩入院手术。在术前查房时,角膜科主任黄挺对科室同事说:“这是我们援疆干部的小孩,我们要作为政治任务来完成,必须用最好的技术,最高的效率,尽最大的努力完成这个手术”。
“我们知道这个手术对黄主任来说是小菜一碟,这样手术他每年都要参与完成300多台,但他这样说体现了他对援疆工作的重视,同时也消除了家属担心和顾虑,体现了医者父母心和大爱精神!”援疆队员欧宇端说。
第二天下午,原定需要2小时才能完成的手术,1个多小时就完成了,术后情况良好。跟家人商量后,文远金仍决定准时出发。“感谢太太和儿子,他们都不希望因为我个人的缺失影响大部队的行动”。当晚7点钟,文远金直接从医院拎着行李赶往机场,跟大部队会合,开始了援疆之路。
“在广州援疆工作队成立之时起,大家就已经凝聚在一起了,同心协力,互相帮助。”在唐力明看来,爱心接力映射出广东援疆干部大爱无疆的情怀,在共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大家更加坚定了做好援疆工作的信心。
原文链接: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7-03/01/content_76214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