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9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上,中国科学家发表的一篇论文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通过一种全新的微创术式,这个研究团队成功使得先天性白内障患儿重新长出了有功能的晶状体。这一成果被誉为“再生医学迄今为止最好的成就之一”。
牵头进行这项研究的,是中国眼科学界的传奇人物、现任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兼眼科医院院长的刘奕志教授。
从医30多年来,刘奕志做过近20万例白内障手术,被誉为“眼科的第一把刀”。他不仅在临床和科研上造福了无数的白内障患者家庭,还大刀阔斧进行学术改革,领导中山眼科中心连续6年蝉联全国眼科排行榜榜首,使得该中心的眼科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将白内障复明率提高到95.7%
刘奕志出生于医学世家,1984年从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毕业后,他就开始研究白内障防治这一难题。
白内障是全球第一位的致盲眼病,有超过50%的盲人是因白内障而致盲。当时,国内通行的还是大切口的白内障手术,而国外已采用先进的微创超声乳化技术。1992年,刘奕志跟随导师李绍珍院士率先在国内施行这一微创新技术。
然而,眼科医生们都发现,施行新手术后病人的并发症很多,这一微创术式在中国甫一引进即遭到了弃置。当时,国内外的专家们都认为,超声乳化技术不适合中国人。
刘奕志没有轻易放弃,一心想找出背后的原因。“我们需要创新适合中国人的手术技术!”刘奕志提出了适合国人的原位分块碎核技术,效果好且大大减少了手术并发症。这一技术推广到全国,至今仍在绝大多数白内障病人的治疗中应用。
据统计,刘奕志创建的白内障复明手术体系推动了我国白内障百万人口手术率提高9倍,复明率从42.0%提高至95.7%,手术时间从60分钟缩短至10分钟,住院日从7天缩短至无需住院,仅住院费用全国每年节省21.75亿元。
使先天白内障患儿长出新晶状体
从医30多年,做过近20万例白内障手术,学生们说:“看过他做手术的人都叹为观止。”但刘奕志觉得:“每天重复做同样的事情没意思,攻克疑难病症才更有意义。”他又把目光投向了先天性白内障这个世界级难题。
与老年性的白内障不同,先天性白内障治疗效果不好、易复发,给患儿及家庭带来终身的痛苦。为此,刘奕志建立了先天性白内障诊疗和研究数据平台,“全球共享”的理念受到了世界的认可。
通过18年无数个日夜的潜心研究,刘奕志发现,其实眼球的晶状体边缘存在着内源性的干细胞,可以不断分化生长成晶状体细胞。
他带领团队创立的婴幼儿白内障超微创术式,能将病变的白内障晶体清除而不伤害晶状体囊袋,使得干细胞可以自然生长出新的晶状体。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晶状体原位再生,并成功用于临床治疗先天性白内障。
原文链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6-09/22/content_75839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