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新快报】钟荣光:科场代笔的晚清举人为学校奔走筹款

稿件来源:新快报2016-09-02第A12版 作者:新快报 发布日期:2016-09-02 阅读量:

钟荣光,1866年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小榄镇,家族颇负名望。他16岁考中秀才,23岁已设馆授徒,25岁在科场代笔,28岁考中举人,驰骋广东文坛,与刘学询、江孔殷、蔡乃煌被当时文人称为“四大金刚”。其后他结识同乡孙中山。1895年,钟荣光参与广州起义的筹饷工作。1896年加入兴中会,创办报纸。

1899年,钟荣光担任格致书院汉文总教习。他感到当时的院址四牌楼不利于长久发展,遂将书院迁至广州花地萃香园。1909年,钟荣光开始漫游全球为学校筹款。1911年参与辛亥革命,1912年任广东教育司长,1913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获荣誉法学博士学位。1917年回国任岭南大学副校长、岭南农科大学校长。

十年之后的1927年,岭南大学被广东政府收回独立办学,更名为私立岭南大学,钟荣光任岭南大学校长。钟荣光与李应林一起,对学校进行改革,减弱了学校的宗教色彩,转为注重根据本国本地区实情和需要培养人才。

作为校长,钟荣光多次到世界各地筹款,将岭南大学从一个基督教书院发展成为一所设有文、理、工、农、医、商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师资力量雄厚,学子遍及全球,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并与世界上一些著名大学互相承认学历。

钟荣光在70岁自撰挽联总结自己一生:“三十年科举沉迷,自从知罪悔改以来,革过命,无党勋,做过官,无政绩,留过学,无文凭,才力总后人,惟一事工,尽瘁岭南至死;两半球舟车习惯,但以任务完成为乐,不私财,有日用,不养子,有徒众,不求名,有记述……”堪称其真实写照。1941年1月7日,钟荣光病逝于香港,终年76岁。

钟荣光坚持“树人树木、遗泽广披”的宗旨,倡导海内外政要名流、专家学者乃至师生“众擎共举”,密切结合教学、科研和生产,致力于国内国际种源交流,造就岭南地区植物种源基地。据当时广州植物志统计,在录1800种植物之中,康乐园植物占其中之80%。

从格致书院到岭南大学,一切名称都已经成为历史。不过,对于一个育人的机构,人在,学脉便在。新快报记者对话岭南大学广州校友会秘书长温建中,将这份回忆永久保存。

格致书院岭南大学记忆永存 男女同校开风气之先

新快报:哈巴原意是在北京、上海办学,为什么最后在广州?

温建中:哈巴想在中国创办学校,培养一些懂外语的人才,结果北京上海不理睬。刚好广州有很多人联名写信向政府要求办学,哈巴知道了这件事,就成了。

新快报:当时广州的情况是怎样?有没有英文学校?

温建中:当然没有。北京、上海也不一定有,当时不重视。清末闭关锁国,根本看不起英文,政府官员也不重视。广州是因为有很多人下南洋交流,做生意,接触外的东西比较多。广州是开放最早的城市,所以特别重视这个事。

新快报:当时格致书院的办学课程什么样?

温建中:当时的课程不是很清楚。哈巴回去之前把学校转给了晏士文,之后就男女生一起上课,北京、上海都比广州迟,可以说这个是广州开风气之先。到第二、第三任校长开始推行美丽校园。1927年钟荣光出任校长,后来才变成文、理、农这样的格局。那时,学校西区是养牛、种木瓜、种蔬菜等等。当时的岭南木瓜是非常有名,木瓜是引进的,引进之后再改良。牛奶非常纯,要兑水喝才舒服。中区是教学的,东区是教职工住的地方。

钟荣光聘请陈寅恪等名师

新快报:钟荣光在格致书院的时期就在书院任教?

温建中:一边读书一边做老师,他不断努力学外语。

新快报:他在岭南教育史上多重要?

温建中:非常重要,他是私立岭南大学的第一任校长。岭南大学由广东政府拿回来自己办学,他是第一任校长,而且当了25年校长,直至岭南大学解散。陈寅恪这些名师,都是他在任时聘请到广州的。

新快报:岭南大学对于广东乃至全国的教育有哪些意义?

温建中:岭南大学的教学在当时来说应该是处于领先水平,很多老师是从美国来的很高水平的教授,还有英语教学,男女同班上课等,在全国高校都是领先的。

新快报:跟北方同期的学校相比呢?

温建中:北大可能早一点。钟荣光、李应林、陈序经三位校长不断聘请教授提高教学水平,整个学校办得很好。陈序经校长跟教职工关系非常好,他很重视教学,自己也要上课、写书。

学院广纳优质生源

新快报:当时你妈妈是岭南大学的老师?

温建中:她是岭南大学附属小学的老师,教数学。

新快报:你们小时候怎么看岭南大学的学生?

温建中:我当时还小,接触不多。后来知道他们唱歌、跳舞、话剧、出报纸等。以前有个体育老师是岭南大学学生,教我们体育,动作很标准。每逢学校比赛,大家都坐在前面不愿走。

新快报:现在岭南大学校友会规模如何?

温建中:现在校友会里面年纪大的都退休了,都是岭南学院毕业的学生为主,接班的年轻人多是现在岭南(大学)学院的学生。很多在海外的岭南大学毕业生想复办岭南大学,最后批下来的是将其设为中山大学下属的二级学院,不能超过中山大学,称为岭南(大学)学院。现在的学院招生分数都很高,跟中大最高分数差不多。毕业之后的工作分配也很好。

新快报:老岭南大学毕业的人所怀念的是什么?

温建中:校园生活、学习成绩等,岭南大学教给他们的都被他们一辈子认可的。

原文链接:http://ep.ycwb.com/epaper/xkb/html/2016-09/02/content_131236.htm#article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