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深圳晚报】“六问”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

稿件来源:深圳晚报2016-08-26第A09版 作者:佟艳婷 杨胜军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6-08-29 阅读量:

天地人和,中心城区福田惠风和畅;风云际会,中大八院巨轮扬帆启航。8月26日,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6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福田医疗卫生事业又迎来一个重要时刻——福田区政府与中山大学将签署合作协议,福田人民医院正式纳入中山大学直属附属医院管理体系,并更名为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走过50余年辉煌历程的福田人民医院跃上新平台,迈向新跨越。

感恩时代的机缘眷顾,感念决策者的高瞻远瞩。此次签约,既是深圳医疗卫生“三名工程”重大战略的丰硕成果,又开启了深圳医疗卫生改革最富有实践意义的篇章,为全国医改按下“快捷键”。为此,带着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思考,深晚记者“六问”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

为什么会是中山大学?

依托著名大学,以高校科研、教学、人才等资源为支撑,是全球众多著名医院走向成功的不二选择。福田人民医院地处深圳市中心区,功能齐全,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历史悠久,此次福田区积极探索医疗卫生改革,把自己的“心肝宝贝”交出去,实行管办分离,为什么选择的是中山大学?

百年名校,岭南翘楚,文脉雄厚,医科突出……“高富帅”优势占尽,从福田区委、区政府到福田人民医院,各方都高度认同这是此次与中山大学实现“区校联姻”的先决条件。中山大学作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医学是其传统的强势学科之一,其医疗规模和质量居全国领先行列,在国家医疗数据中心发布的中国最佳临床学科排名19个专科榜单中,共有7个专科科进入排名前5,18个专科进入排名前10,在国内国际均享有盛誉。

近年来,中山大学加快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2015年,中山大学与深圳市政府签约,在光明新区建设深圳校区,重点发展医学专业,以弥补深圳医疗民生领域的短板。同时,中山大学决定在深圳“近水楼台”建设支撑医科临床教学的附属医院,构建教学、科研、实践的完整生态链。这一客观“内需”,又与福田区委区政府提质区属医疗服务质量的心愿“同频共振”。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地缘优势。广州与深圳近在咫尺,双城生活日趋便捷化、常态化,加之同处岭南,经济、文化、理念等高度趋同,这都为此次“区校合作”奠定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基础保障。

为什么会是福田人民医院?

中大在深圳的发展布局为什么选福田?用老百姓话说,中大八院为什么“花落”福田人民医院?

在不少人眼里,福田人民医院不过是一家区级医院。但是,熟悉深圳发展史后,相信您会对她怀揣敬重。作为深圳市最早的医院之一,这里曾留下一个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印记:全市第一家二甲医院,全市第一个心血管内科重点专科,全市第一家国家级胸痛中心,全市第一个高血压病诊治中心,拥有全市首台64层全身螺旋CT机和第一台高聚能超声肿瘤治疗仪……

2012年以来,福田人民医院作为区属医院“龙头”,围绕建设一流国际化中心城区目标,立足高远,锐意进取,推出一系列惠及民生、影响深远的改革创新举措:“先诊疗后付费”就医模式,搭建全国体量最大的医疗联合体,上线全国首家特区移动互联网医院,获授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成立广东首家、全国第五家由公立医院发起成立的福医公益基金会……

一方是“靓女”,一方是“高富帅”,如果缺乏了解沟通,终归姻缘难成。值得欣慰的是,福田人民医院与中山大学早结情缘。2013年,福田人民医院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签署合作协议,开展植入式合作办医。3年来,每个月都会有六七十人次的中山医专家到福田人民医院坐诊、教学示范、查房、讲座等,“到福田医院,看中山名医”成为深圳人的就医新常态。这一合作不仅极大推动了福田人民医院的内涵式发展,也使医院的社会公众满意度持续提升。同时,合作还加深了福田区与中山大学的相互了解与信任。

未来中大八院的管理和运行有什么不同之处?

福田人民医院更名为中大八院并纳入中大直属附属医院管理体系,此举在深圳医疗卫生领域引发极大关注。有业内权威人士评价说,中大八院将成为深圳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直属医院。此说从何而来?

众所周知,近年来深圳多家医院都在与大学开展合作,这些合作很多都是专科扶持和专家引进,在弥补深圳医疗卫生短板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但这种合作又往往呈现零星化、碎片化状态,从长远看,整体托管更有利于医院可持续发展。

福田人民医院伍贵富院长说,从三年前的区委书记刘庆生、区长杨洪,到继任的市委常委、区委书记张文、区长王强,再到现任区委书记肖亚非、代区长高圣元,福田区委区政府历届领导都有高度的共识,那就是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原则,把福田人民医院整体交给中山大学,将碎片化合作变为系统性、结构性提升,构建一个大发展的平台。“瞄准大平台,全面提升办院理念和办院思维,把‘小剧场’升级为‘国家大剧院’”。伍贵富院长形象地说。

本次签约挂牌后,基于管办分离原则,福田人民医院将全面交给中山大学,并与其管理体系对接。未来,医院将按照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的建设要求和标准,沿袭中山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担负起医疗、科研教学、临床等重任。

从福田人民医院到中大八院,医院内涵会发生哪些变化?

不少居民提出,从福田人民医院到中大八院,医院的名字的确“高大上”了,但我们普通老百姓更关心的还是医院更名后,在医疗质量和服务方面会有哪些新变化。

对此,伍贵富院长态度十分明确:“这决不只是医院名称的简单变换,福田人民医院将以此为契机,全面谋划医院未来的发展,在继续做好综合性医院的基础上,凝聚共识和凝练重点学科发展方向。”中大八院将依托中山大学强有力平台,开展科研、临床工作,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有能力诊治更多疑难杂症和大病,让市民不出深圳看大病,为深圳市医疗卫生改革做出应有贡献。

中山大学罗俊校长说,中大是座“百年名校”,此次与福田“区校合作”,决不是十年二十年的短期合作,而是一种“永久合作”,我们的目标是以中山大学深厚人文积淀为支撑,将中大八院打造成“百年名院”。

福田“区校合作”改革标杆示范意义何在?

对于此次“区校合作”,福田区委区政府寄予厚望。因为它不仅是福田区贯彻落实医疗卫生“三名工程”的重要成果,同时也是福田在公立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大实践。那么,福田区这一改革具有哪些示范和标杆意义?

对包括中大八院在内的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建设,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深圳市“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推进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等重大医疗卫生项目,整合优质医学科研资源,打造高端医学研究平台。”

福田区委书记肖亚非表示,围绕这一部署,今年6月份出台的《福田区深化卫生强区建设行动计划(2016-2018年)》提出,以改革创新为统领,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基层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改革,推进医疗卫生强基创优和高地构建,深化卫生强区、健康城区建设,争当卫生强市排头兵。

肖亚非书记表示,促进医疗改革提升质量,我们把自己的“心肝宝贝”全权委托给中山大学管理运营,用三年左右时间创建成三甲医院,实现医疗服务水平跨越式发展。今后,中大八院不仅将为中山大学培养高水平医疗人才提供临床教育支撑,成为区域医疗高地,同时还将担负起探索符合国家医改方向和深圳实际的公立医院运营管理新模式的重任,为全国深化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开拓新路、积累经验。

医院的定位和职能会否变化?

福田人民医院融入中山大学“大家庭”成为中大八院后,医院在功能、定位等方面会不会发生变化?

对这一问题,福田区委区政府和中山大学认识高度一致,那就是医院将继续秉承和履行公立医院的应有职责,继续为辖区居民和深圳市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福田区政府将履行医院出资人的职责,继续为医院的运行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和服务。

此外,作为大学直属附属医院,除了繁重的医疗服务工作之外,中大八院还将承担必要的科研和教学任务,为深圳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创新驱动服务。

原文链接:http://wb.sznews.com/html/2016-08/26/content_3604543.htm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