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加快建设,珠海即将迈入“大桥经济”新时代。日前,珠海提出要积极谋划“大桥经济区”的建设,抢抓未来大桥通车的机遇,推动区域加快发展。
应该看到,未来港珠澳大桥落成后,进一步凸显珠海在珠江西岸地区乃至整个粤西地区重要的战略定位和空间布局。未来“大桥经济区”的谋划建设,如果恰好处于港珠澳大桥沿线的“交通走廊”上,有望推动珠海形成更加多元的区域布局。
建设珠江西岸核心城市是国家和省赋予珠海的使命。要实现这个定位,珠海需要通过强化粤港澳合作,把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资源和港澳的金融和现代服务业资源吸引到珠海来,而横琴自贸片区就是通过制度创新把上述两种资源实现有效对接的结合部,横琴自贸片区的制度创新试验取得成功后,珠海西部生态新区也可以成为相关经验复制和推广的重要区域。如果“大桥经济区”的谋划能够与西部生态新区的建设实现联动,其枢纽地区位有望进一步得到凸显。
凭借高栏港,珠海西部等有可能成为西岸地区、粤西地区的枢纽港甚至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挺进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市场的门户。同时,珠江—西江经济带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而珠海西部的建设有可能让珠海成为珠江—西江经济带的集散地和结合部。未来,“大桥经济区”的谋划,或可成为粤港澳湾区经济带与西江经济带之间的“缓冲区”,实现珠海区域发展效益的最大化。
一方面,港澳地区现代服务业的影响力需要通过这个缓冲区作为“二传手”辐射到广西、云南、贵州等泛珠三角地区;另一方面,珠海西部地区也可以借助“大桥经济区”的运作把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资源、西江经济带乃至泛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资源和市场空间布局要素有机融合进来,使之成为深化粤港澳区域合作的重要载体,为珠海建成珠江西岸核心城市带来更大的空间。
由此可见,“大桥经济区”的理想状态应该是作为珠海西部地区对接港澳地区和西江经济带乃至泛珠三角地区的“动态门户”,换言之,“大桥经济区”应该主动与西部地区开发的整体发展策略进行对接和联动,利用港珠澳大桥将建成通车以及其他大型基础设施投入运行的机遇,以交通基建作为抓手,适时引进对于交通基建高度依赖的国内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笔者认为,未来“大桥经济区”可以重点引进的相关产业包括以下几类:一是现代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二是旅游与会展业;三是现代物流业;四是创意和研发行业;五是医疗和健康产业。在引进和发展上述产业时,“大桥经济区”应该突出珠海与澳门、香港的合作甚至产业融合关系。
澳门的目标是建成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然而,要实现该定位,澳门离不开与珠三角地区的珠海以及香港的合作,它们都处于港珠澳大桥以及相关大型基建设施的全覆盖范围,属于“大桥经济”的范畴,珠海可以通过“大桥经济区”激活澳门和珠三角西岸城市一直不甚活跃的生产要素,并嫁接来自境内外的高端人才、资金、创意等新增生产要素,在动态过程中实现产业链条的重新构造以及价值链条的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珠海的“大桥经济区”作为“动态门户”,还可以把泛珠三角地区的广阔腹地及其所代表的制造业资源、中小企业资源和庞大的市场需求与粤港澳经济大湾区所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资源和市场供给进行最大限度的融合和对接,同时把相关资源的融合充分对标国际,成为珠海优先对外开放的门户,对珠海加快建设成珠江西岸核心城市具有推动作用。
(作者系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教授)
原文链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6-05/17/content_75469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