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中国社会科学报】星火燎原恍如昨 探索向前亲其事——记中山大学教授夏书章

稿件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02-15第904期第2版 作者:武勇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6-03-02 阅读量:

中山大学教授夏书章说,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能看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会有如此之大的成就。“我们从小就希望中国富强、富强、富强,今天看到国家有如此大的进步,看到愿望变成现实,真是愈老愈开心,愈老愈有信心。”夏书章说。这位近期颐之年的教授鹤发童颜,讲起话来中气十足,富有激情。

战争烽火中执着求学

“上医医国,次者医人”,这是夏书章选择行政学作为专业的原因。

中学期间夏书章曾两度辍学,第一次因为贫困,第二次则由于战争。在困境中他依然冒着危险前往上海,如愿考上“国立中央大学”。在重庆读书期间生活艰苦,卫生状况欠佳,不时还有日本飞机轰炸。

1943年大学毕业后,夏书章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行政学学位。他到慕名已久的哈佛大学参观,恰逢学校公共管理硕士招生,现场面试后,便留在哈佛求学。

在哈佛大学期间的西方行政学和市政学理论学习,让他对当时国民政府的腐败有了深刻的认识。1946年,夏书章的毕业论文《中国战时地方政府》通过答辩,他成为最早在国外获得行政学硕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

生不逢时老逢时

抱着“建设国家”之心的夏书章回到祖国,在江苏一所高校执教不久,便前往中山大学。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夏书章留在中山大学担任马克思主义基础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当时对马列主义并不是非常熟悉,就边学边教。”夏书章对马克思主义逐渐有了深刻认识,并致力于行政学领域研究。改革开放后,夏书章迎来了行政管理(后称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好时机。

1980年,夏书章呼吁恢复停办近30年的政治学学科。1982年11月,他在《人民日报》上撰文呼吁“把行政学研究提上日程”。

“我们从办师资培训班和办刊物入手。”夏书章说。他和一批志同道合的学者一起,开讲习班、举行学术会议、编写专著教材、办刊物,并积极组织学术队伍。《中国行政管理》杂志就在此时创刊。1985年,夏书章等人出版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本《行政管理学》教科书。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也于1988年成立。中国行政管理学科初具规模。

作为中国公共管理学科的领头人,夏书章特别强调“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但他反复强调,我国的行政管理和行政学应当有中国特色,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有必要深刻了解国情,使理论联系实际。

善教者使人从其志

尽管已经97岁高龄,夏书章仍然在带博士。学校为照顾他,免除了他给本科生和硕士生上课的教学任务,但他坚持在家中给学生们开题、授课。平日里,夏书章仍然关心、思考着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2015年,《人民论坛·学术前沿》刊发了夏书章《全球合作治理:中国梦与人类梦》一文。他提出,政府与第三方的合作治理是高招、是上策,是体现人类智慧的最佳选择。他认为,行政管理上升到治理角度,给研究者提出了更多的课题。

对于年轻人,他期望甚殷。“当今社会科学的作用不可低估。一些年轻人总是把国家的一些政治表述看成是政治口号,实际上这些话简洁明快,正是中国共产党对长期以来治国理政、理论联系实际、历史经验的总结,因此我们更应该去关注研究。”夏书章说。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