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南方日报】供给侧改革 广州怎么改?

稿件来源:南方日报2015-12-30第AII02版 作者:林江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5-12-30 阅读量:

评论眼:供给侧改革,不仅需要提高与需求相匹配的供给数量,更要在质量方面下功夫。一方面,从加快企业技术升级改造着手促进广州制造业由生产链条的下游向中上游发展,另一方面,从消费升级着手加强对企业创新以及产权的保护力度,构建一种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氛围,促进企业去创新,提高企业产品品质,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重塑消费者信心,多管齐下,就能够综合提升广州市场总供给的规模、质量与效益。

近期,关于供给侧改革的讨论引发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事实上,关于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的提法被认为是偏向需求侧改革,在需求侧改革的成效还尚待体现的时候,中央政府提出供给侧改革,其实是释放出经济发展和治理新信号和新思路。

所谓“供给侧”,即侧重从供给方面拉动经济增长。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府倡导简政放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互联网+”等宏观调控举措都可视为是从供给侧发力。此外,“供给侧”改革还包括引导企业和产业进行结构调整,例如实施国企改革以及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以及共享发展的五大理念,也都可以视为是为我国在十三五时期实行供给侧改革营造良好的环境。

毋庸讳言,供给侧改革就是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以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我国在此时提出供给侧改革,是中央政府审时度势之下的重要决定。首先,从国际和国内的经济形势来看,我国靠发达国家高债务支撑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正受到欧美发达国家去杠杆化和国际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其次,国际分工正面临重新洗牌,工业4.0以及产业变革正加速形成,美国等发达国家推行“再工业化”战略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专注本国制造业的提升也导致我国“要素驱动”的发展方式逐渐失去优势,传统行业甚至还出现大量“僵尸企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在减弱。

再者,随着我国网络电商的快速发展,内需市场得到了一定的激活,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与日俱增,然而,由于我国中小企业依然遭遇融资难等问题的困扰而难以大展拳脚,国内供给系统表现为中低端产品过剩而高端产品却供给不足,国内居民到国(境)外购物的势头难以遏止,从而导致国内购买力大量外流。上述问题的产生,尽管有需求总量和需求结构方面的因素,但主要原因不在需求侧,而在供给侧,且供给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和产业结构的失衡上。如果我们能够有效化解过剩产能,让“僵尸企业”退出市场,并通过政府治理方式的转变以及机制体制的创新而引进国际先进制造业并推动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小企业通过内生性的渠道得以蓬勃发展,有效供给的出现不难预期,这就是供给侧改革的设计者希望得到的结果。

当前中央推动供给侧改革,主要目标是化解产能过剩、降低企业成本、消化地产库存和防范金融风险。那么该如何推动供给侧改革呢?其实,为中小企业减税减负非常重要,而营改增就是通过减税政策助推供给侧改革的最主要的体现,预期在2016年将会全面加以落实。另外,推动“双创”和“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发展,扶持小微企业成长,发挥制度创新和技术进步对供给升级的倍增效用,扩大有效供给等都是供给侧改革的内容。当然,供给侧改革也不可能一帆风顺,以减税政策为例,由于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减税减负的空间会受到挤压,从而会削弱供给侧改革政策的有效性;此外,供给方面调控属于中期调控,着眼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包括产业政策的调整、技术政策的调整、资源配置的调整,这些均不是近期内可以奏效的。可见,“供给侧改革”并不是针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权宜之计,而是面向全局的战略性部署。

广州市正在制订十三五规划,“供给侧改革”无疑将贯穿广州市“十三五”期间经济改革的始终。个人认为,广州市强调“供给侧改革”,并不意味着不再需要需求侧改革和管理了,恰恰相反,供给和需求本来就是一币之两面,需要统筹兼顾、有机结合,让“释放新需求”与“创造新供给”并举。在改革中应确保有效供给能够及时适应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实现广州经济增长动力由侧重“需求侧”向侧重“供给侧”的转换,充分利用经济增长新动力,实现广州经济转型升级。

其次,我们需要同时关注供给侧改革的质量与数量。供给侧改革,不仅需要提高与需求相匹配的供给数量,更要在质量方面下功夫。一方面,从加快企业技术升级改造着手促进广州制造业由生产链条的下游向中上游发展,另一方面,从消费升级着手加强对企业创新以及产权的保护力度,构建一种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氛围,促进企业去创新,提高企业产品品质,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重塑消费者信心,多管齐下,就能够综合提升广州市场总供给的规模、质量与效益。

再者,广州在配合国家淘汰“僵尸企业”,化解过剩产能和推动产业优化组合方面应该担当排头兵的角色。广州市经济总量庞大,在竞争性领域的僵尸企业也为数不少,加快推进“僵尸企业”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是广州市深化国企改革进程的重要一环,也是提升广州国企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一步。这是广州推动供给侧改革,努力提高供给系统质量和效率的必然要求。

最后,广州应该以南沙自贸片区为先锋,发挥先行先试的优势,抓住广州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及机制体制创新,来形成供给侧改革的良好营商环境,并努力用市场化的手段淘汰落后产业,引进先进制造业,促使新旧动能转换,率先为供给侧改革提供一个可供全国参考的样本。

作者是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教授

原文链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5-12/30/content_7504042.htm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