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讯 “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hina Labor-force Dynamics Survey,简称 CLDS)是中山大学自主开展的大规模社会科学调查,其目的是建立一个开放、共享的社会科学数据库,及时了解和反映国情民情,为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为党和政府的决策咨询提供客观、科学的数据基础。
CLDS项目以15-64岁劳动力为调查对象,在5个层面收集资料:个人层面(个体资源)、人际层面(人际关系网络资源)、家庭层面(代际和家庭的资源)、组织层面(工作单位)、社区层面(村/居环境)。
CLDS项目每两年开展一次,2011年在广东省开展试调查,2012年在全国开展首轮调查,2014年在全国开展第二轮调查(也是第一次跟踪调查),该项调查由中山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负责执行。
2014年CLDS样本覆盖除港澳台、西藏、海南之外的全国29个省市,共完成401个村居问卷,14226份家庭问卷和23594份劳动力个体问卷。
《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5年报告》分“报告”“专题一”“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四个部分。“报告”对2014年中国劳动力的人口、经济、社会基本状况进行了分析;“专题一”聚焦“劳动力素质与流动”,对劳动力的教育与素质,就业与失业,劳动流动进行了分析;“专题二”聚焦“劳动力权益”,对劳动力的工资收入、社会保险等劳动权益进行了分析;“专题三”聚焦“劳动力健康与卫生服务”,对劳动环境与健康、劳动着睡眠和情绪以及医疗服务精心了分析,全面的反映了劳动者的教育与培训、就业与工资、保险与保护、劳动关系和身心健康。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主要发现:
青年型劳动力为主的年龄结构已不复存在,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9.28年,参加过职业技术培训及曾经获得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即执业资格)的比例不高;大部分劳动年龄人口有工作经历,未工作的比例不及两成;超过四分之一(26.77%)的农村劳动力有外出务工经历,并且,超过四成(40.62%)还准备外出务工;劳动力在劳动价值观方面,认为目前工作是为谋生的比例最高;让自己心安、获得尊重的重要性次之;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认识更多的人的重要性再次;认为目前工作是为兴趣的比例最低。
我国城镇劳动力的劳动参与率略有上升,由2012年的60.5%提高到2014年的61.6%,广东地区上升非常明显,由2012年的67.1%上升到2014年的73.4%;女性的劳动参与率由2012年的49.3%上升到2014年的51.7%。
城镇失业率略有上升,由2012年的5.29%上升到2014年的5.90%,与其他主要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的失业率水平仍处在较低水平;城镇劳动者的就业稳定性和再就业的成功率比较高:2012年为就业状态的劳动力,2014年变为失业状态的比例只有1.88%;2012年为失业状态,2014年继续为失业状态的劳动力只有10.13%,长期性失业者所占比例很小。
2014年全国有收入的劳动者的工资平均数为30197元,与2012年相比,年均实际增长速度9.1%;在东中西地区,劳动者的工资平均数分别为33624元、26960元和28246元;与2012年相比,年均实际增长速度分别为10.5%、7.7%和8.4%;收入差距仍然明显,2014年全国劳动力个人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558,与2012年为0.538相比,略有上升。
从2012年到2014年,全国劳动力的工作时间经历了总体性下降,一般周工作小时数从约50小时降到约45小时(-11.28%);加班雇员的加班时长和加班有偿时间比都有较大上升,然而加班工资增长的幅度却并没有跟上;超过60%的加班雇员是“自愿加班”, 过半数加班雇员“自愿加班”的原因是为了获得直接的经济回报,其次是表达对企业或组织的归属和忠诚(近20%),只有很小部分的雇员加班是考虑其职业发展以及自我实现。
2014年与2012年相比,劳动者对整体工作满意度的评定得分稳定,最令劳动者满意的方面是工作的同事或合作者,最令人不满意的方面是晋升机会;若将工作的价值分为三个层次:生存功能、社会功能和自我实现的功能。2012与2014年的数据都表明:三种功能的重要性排序依次是生存功能>社会功能>自我实现的功能。
原文链接:http://difang.gmw.cn/gd/2015-12/25/content_182412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