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28日,在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陈璘将军故里—广东翁源将举办一场高规格高水准的陈璘研究学术研讨会。届时,来自国内外著名明史专家学者,陈璘在韩国、中国的后裔和相关机构人员共260多人将出席会议,深入研究陈璘相关史迹及其所处时代,将总结“陈璘精神”,评价其历史地位。同时,陈璘在韩后裔一行10人回到宗地—翁源周陂龙田村省亲并举行祭祖活动。
千年古县翁源 文臣武将辈出地
千年古县翁源,是广东省最早建县的16个县之一。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给了翁源得天独厚的人文优势,邵谒、陈璘、梅鼎臣、梅佐等人物都留下了相关故事、遗迹。
近年来,翁源县高度重视1460多年历史文化的挖掘,发挥千年古县优秀文化的熏陶作用。尤其是今年,该县成立领导小组和组建工作团队,加强翁源古十六景、十大革命历史遗址研究保护,积极开展对邵谒、陈璘、梅鼎臣、梅佐等历史名人史迹的挖掘工作,希望通过一批史迹的展示和一批文化作品的创作,聚焦翁源历史,传承爱国奉献、勤劳勇敢、奋发图强的精神,促使全县干部群众更多了解家乡历史,潜移默化地形成热爱翁源、团结向上、争先创优的氛围。
2014年7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在首尔大学进行题为《共创中韩合作未来,同襄亚洲振兴繁荣》的演讲时说:“400多年前,朝鲜半岛爆发壬辰倭乱,两国军民同仇敌忾、并肩作战。明朝邓子龙将军和朝鲜王朝李舜臣将军在露梁海战中双双殉职,明军统帅陈璘今天还有后人生活在韩国。”
随后,国内各种媒体都对陈璘史料进行了收集和宣传报道。同年11月,《求是》属下的《小康》杂志刊载了《抗倭英雄陈璘纪事》通讯。该杂志撰文对陈璘作了比较完整的评价:抗倭英雄陈璘早年从军,为国为民一生征战,剿匪平叛除倭寇,参加了明朝中晚期几乎一切大小征战,身先士卒,屡立战功,是明朝中晚期国家栋梁。中共翁源县委也对推进该项工作非常重视,在县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的报告中特别强调:“充分挖掘弘扬优秀历史文化……全面开展陈璘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传承”。
该县旨在通过探寻陈璘史迹,让陈璘重归众人关注的视野,让其抗倭精神得以继承和发扬。正如翁源县委书记颜亮所言,“作为陈璘故乡的翁源,我们应该牢记历史,不忘英雄。开展陈璘文化研究,既是光荣也是责任。”
开发与传承 以学理提升历史名人价值
“陈璘文化”包涵浓厚的爱国精神,与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相当吻合。早在今年初,翁源县便提出要充分借助习近平主席去年在韩国访问时特别提到广东抗倭英雄陈璘的大好时机,积极争取省市支持,全面开展陈璘史迹挖掘工作,创作一批陈璘文化精品,谋划打造“陈璘故里”文化。
“陈璘文化”以抗倭英雄陈璘史迹为载体,由文化翁源专项基金出资近100万元修缮的陈氏宗祠于2012年被列为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今年9月,陈璘史迹陈列馆在翁源县城博物馆正式开设。不仅如此,翁源县未来还将深度挖掘历史名人,加大力度维护陈璘将军的历史遗址、文物,继续完善县城陈璘文化公园的建设,包括认真挖掘并大力宣传推广唐代著名诗人邵谒、明朝抗倭英雄陈璘史迹,并计划把邵谒故居“书堂石”及陈璘故居周陂“龙田城”开辟成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和旅游景点。
挖掘弘扬翁源优秀历史文化,探寻陈璘史迹并出版一批陈璘史籍与研究著作,翁源将借助国内外著名明史专家学者和相关机构人士的积极参与和出谋划策,深入研究陈璘相关史迹及其所处时代,完整总结出“陈璘精神”,并进行准确评价其历史地位。为此,翁源县积极争取中山大学的支持,决定于11月27日共同举办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陈璘研究学术研讨会,整理出版陈璘史籍与研究著作。除此之外,28日,陈璘在韩国后裔一行还将回到宗地—翁源周陂镇龙田村举行祭祖仪式。
陈璘1543年出生于翁源县周陂龙田村,明朝神宗时的将军,任过总兵,曾在现在的河北中部和山东一带抗击倭寇的侵略。1593年倭寇侵略李氏朝鲜,战争一直持续多年。1597年又再次大规模入侵,时称“丁酉再乱”。是年,陈璘作为援朝明军的水军都督,率战船500艘进入今韩国唐津,与李朝抗倭名将李舜臣,守卫李朝海防。其时,陈将军之子陈九经亦从军随父抗倭。当时的中朝两国水军奋勇杀敌,为保卫朝鲜八道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陈璘的抗倭经历中,最著名的一次战斗便是1598年的“露梁海战”,当时两国军队将倭寇岛津义弘率领的500艘战船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大大地鼓舞了李朝人民的抗倭士气。此次战争,不仅痛击了日本侵略者,粉碎了日本侵略者吞并朝鲜并进而侵略中华的狼子野心,还在战后的200余年里遏制了日本的对外扩张,让朝鲜人民、中华民族免遭日本侵略者蹂躏,意义重大。
在即将举行的研讨会,陈璘与抗倭战争、陈璘与边疆开拓、陈璘与地方秩序、陈璘精神、陈璘与翁源、“北有戚继光,南有陈璘”等议题都将纳入其中。届时,来自韩国和全国各地的文史专家、人文学者30余人齐聚翁源,为研究弘扬“陈璘文化”出谋划策。他们在会上的精彩观点和建议在会后将收录到即将出版的《陈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此外,会后有关陈璘的文献史料,围绕陈璘的各种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间传说、故事以及遗迹,陈璘谱牒,媒体与研究著作中关于陈璘的文章,以及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的关于陈璘的系列读本、资料、文献等都将有望出版,这将是一次全面梳理、归纳、总结和呈现陈璘文化的绝佳机会。尤应值得指出的是,此次翁源县与中山大学精诚合作,让“陈璘文化”在有历史人文资源的基础上在学理上得到进一步提升。
后人今相逢 名将后裔跨国寻根问祖
历史上,陈璘后裔的重要一支一直繁衍生息在韩国的土地上。“露梁海战”后,陈璘与其子陈九经抗倭后回到了祖国。但当时正值明朝国祚衰微,行将灭亡之秋。1644年明朝灭亡后,陈九经之子陈泳溸不愿事清而为清所不容,不得已乘槎东渡黄海到达李朝。
之后,陈泳溸一直蛰居在今韩国全罗南道海南郡的皇朝里(现称德松里)。陈氏后裔之所以能在这里安然无恙,躲过清朝的迫害,是因为他们受到了李氏朝廷和当地人民的拥戴和爱护,最终他们也融入了韩民族的生活,成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如今,陈璘赴朝抗倭至今已有四个多世纪,陈泳溸落难韩国皇朝里也已370余年数十代,在整个韩国有近300户,仅在皇朝里就有70余户。皇朝里的名字也为其定居后所起,以寄托对故国皇明和先人的哀思。皇朝里的最高处有一古庙“陈璘别庙”建于1871年,占地100余平方米,周围有院墙拦护,每年都有陈氏后裔来这里举行祭奠活动。
据统计,韩国陈璘后裔自1994年至2014年间,共计10多次回到故乡翁源县省亲访问,该县也派出代表数次到韩国访问,加深了彼此联系和情感交流。早在1993年,翁源县便通过北京大学原教授、后曾为中国驻韩国大使馆一等书记官的尚玉河找寻到陈璘在韩后裔,并为两地牵线搭桥,从此两地开始了互动。1994年6月,陈璘后裔,韩国民主平和咨问会议事务处江原道担当官陈邦植一行15人应翁源县政府邀请回宗地翁源县省亲访问,受到翁源县人民的热烈欢迎。虽然天降大雨,但翁源人民一直冒雨等候,迎接到时已是晚上23时30分。
近年来,翁源和韩国两地通过“陈璘文化”加强了沟通和互动,也让“寻根问祖”这一传统在当下找到了新的传承方式。“共创中韩合作未来,同襄亚洲振兴繁荣”是中韩两国人民共同的心愿,正因为如此,11月28日当天,陈璘在韩国后裔一行将回到宗地—翁源周陂镇龙田村举行祭祖仪式,让两地后人能够“相逢”,共同祭拜先人遗迹、弘扬先人风骨。据悉,今年7月,中央电视台与韩国KBS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纪录片《万历朝鲜战争》摄制组已到翁源县完成陈璘出生地的拍摄工作。
守得住历史 “陈璘文化”纳入五年规划
按照《翁源县挖掘弘扬优秀历史文化五年规划(2015—2020年)》要求,“挖掘弘扬翁源优秀历史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还制定了《打造陈璘文化品牌实施方案》。
该方案明确了打造陈璘文化品牌的总体目标,即通过5年的努力,积极挖掘陈璘史迹,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四个一”,即收集、整理一批陈璘文献文物,整理、汇编、出版一批陈璘研究史料和研究成果,创作发表一批陈璘文学作品,建设一批陈璘纪念园、馆。通过五年的努力,打响陈璘故里文化,并将其推向全省乃至全国,形成对外文化交流的文化品牌。
《方案》中一共明确了打造陈璘文化品牌工作的14项步骤。除上述的第一项步骤外,还有再版《民族英雄陈璘》3000册、出版《陈璘研究与轶事》一书,邮政部门制作了纪念民族英雄陈璘邮票,在县城及高速公路出口等显要位置制作了一批弘扬陈璘民族英雄爱国主义精神的公益广告,协助中韩合拍的大型纪录片《万历朝鲜战争》到翁源县的有关拍摄工作,邀请陈璘在韩国后裔今年11月底回故里访问并举行祭祀活动,加强与陈璘韩国后裔和云安县陈璘后裔的沟通交流,增进认知感和认同感,形成强大合力,共建“陈璘故里”文化,推进对外文化交流。
此外,在县博物馆开设“陈璘史迹陈列馆”,排演陈璘文艺专场和少年陈璘专场;出版《爱翁源,为翁源》县情教育读本;恢复“龙田城”部分旧貌;完善县城陈璘文化公园设施建设,兴建陈璘纪念馆;加强与相关学术机构的沟通与合作,举办面向国际的陈璘研究学术研讨会等内容都在规划之内。
为了给探寻陈璘史迹工作提供更好的保障,翁源成立了“陈璘文化研究领导小组”, 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下设办公室,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大经费投入,健全财政保障机制。根据现实需要,翁源县财政每年将安排专项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今年已投入100多万元组织相关人员开展陈璘历史文化资料收集工作,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和省的指导支持,上下形成合力,共同打造“陈璘故里”文化。
翁源县委书记颜亮表示,乘韶关实施融入珠三角总战略和发展“大旅游”的东风,翁源要发挥“三纵一横”高速公路即将开通的优势,着力挖掘千年古县的深厚文化底蕴,加强对历史人物的挖掘,扩大民间交流,打造民族英雄陈璘故里翁源游,抓住明年中央电视台播放《万历朝鲜战争》大型纪录片的契机,打开与韩国文化、经贸交流合作的大门。此外,要把涂志伟美术馆、翁山诗书画院、文安艺术馆打造成广东诗书画文化长廊;充分发挥良好的绿色生态环境优势,把六里到坝仔的公路沿线打造成以三华李、九仙桃、兰花为主的广东岭南花果长廊。
■史海钩沉
兴邦安民
陈璘将军是明初较大规模迁入粤北的客籍人的后代。传说中陈璘“少倜傥,有大志,不事家人产,膂力绝伦,好任侠,结交多贤豪,相与谈剑术,讲韬略,尽得其秘。”
明嘉靖、万历朝,国力渐衰,一蹶不振,吏治不明,社会动荡。在割据迭起的局面下,作为一个习武者,深受当地文明群落优良熏陶的陈璘,投身到维护社会安定、国家统一的斗争中。也正是这一志向,使陈璘成长为一位超群拔萃的抗倭名将。
明嘉靖壬戌年(1562年)是陈璘戎马生涯的起点。陈璘于是年献策军门,得到总督信任,署为把总,随即参加粤东之战。后来陈璘对起事的林朝羲、林朝敬兄弟劝降瓦解获得成功,初显过人的胆识。南韶李富、卓文昌,执韶州分巡冯佥事索赎,陈璘以身代质,救出人质又探知对方虚实,逃出后复带兵捣毁其巢。后与诸股地方势力作战,建立战功,升为韶州指挥佥事。万历丙子年(1576年)改高州参将。仅10余年,陈璘从粤北到粤东再到粤西,东征西战,屡立奇功,跃升为正三品的将军,成为能征善战的一代名将。尔后,在平息粤西罗旁瑶民起事割据和善后建设的过程中,陈璘以军功升为副总兵,东安建县时兼任东安参将,对东安的社会安定,民生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陈将军以副总兵身份守漳州、潮州,莅任南澳。
露梁大捷
露梁海战是最能体现陈璘军事才能的一仗,也是世界军事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
明万历年间,日本史上人称“战国第一奇男子”的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于1592年发动了侵朝战争。朝鲜国王请求明朝派兵援朝。同年12月23日,明军入朝参战。1597年7月25日,丰臣秀吉增兵朝鲜,兵力达到14万多人,明朝廷再次倾力援朝。
作为熟悉倭情、有着备战经验的将领,陈璘被朝廷紧急调用,投入到这场神圣战斗中去。
1598年11月,日军开始撤退。陈璘指挥战船,乘潮势直驶目标,分水军为两股,潜伏于岛屿两胁。是日夜半,待敌船接近,陈璘命令突发袭击,在两面夹击之下,敌阵溃乱。敌退入观音港口,天明发觉已无退路,只有与明军拼斗,一场异常惨烈的血战由此开始。陈璘挥旗击鼓,指挥各船向敌接近,殊死搏斗,他命令自己乘坐的主船向敌冲锋。主船速度快,突入敌阵而被敌船层层包围。在危急情况下,陈璘镇定自若,下令船下碇,兵伏船,待敌近前。敌人中计,纷纷上船。这时,陈璘命令一下,士兵奋起,长矛穿刺,刀剑砍杀,敌纷纷被杀、落水、死亡千余。
露梁海战大捷,使敌丧胆。小西行长从顺天乘隙逃窜,石曼子西援行长,受到转战陆上的陈部阻击,余倭退保锦山,明水军围攻,敌逃匿乙川山。乙川山崖深道险,陈璘亲率将士乘夜潜入该山,将岩洞口包围,天明发炮轰击,敌人惊慌逃奔后山,企图凭高顽抗,陈璘命令强攻,终于全歼敌人。此战斩杀石曼子,俘虏敌将平正成、平秀政。
原文链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5-11/25/content_74919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