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第四届中国社会救助研讨会在中山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主办,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承办,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协办。来自两岸四地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全国人大、民政部、国家发改委、全国总工会和联合国驻华代表团、世界银行及地方民政系统的50多名代表出席。
民政部副部长宫蒲光介绍了当前我国社会救助事业发展水平,以一系列数字讲述了中国社会救助的故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要重点做好6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快推进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以《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为统领,制定配套法规规章,确保各项社会救助政策有法可依,于法有据,有章可循;第二,加快形成综合救助工作格局,引导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第三,由消极救助向积极救助转型,输血式救助与造血式救助相结合;第四,加快推进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的有效衔接;第五,加快完善政府救助与社会力量相结合;第六,加快夯实救助信息化基础,精准识别救助对象,实现纵向贯通,横向共联。
中山大学副校长李善民指出,社会救助制度事关困难群众衣食冷暖,是发挥社会政策托底性的功能救助的基本性制度安排。中山大学自建校以来一直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研究服务于中央和地方的改革发展,以问题为导向的推动学科发展政策研究。建立了经过重新整合和优化的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其中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是重点研究方向之一,以岳经纶教授为领导的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研究所致力于中国社会政策研究并出了许多成果。
原文链接:http://epaper.gdkjb.com/html/2015-08/28/content_3_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