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是医院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一线部门,病人多,工作强度高、压力大,哪怕体魄强健的男性也可能坚持不了,何况是女性。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中山一院”)有一名女医生,在急诊一待就是28年。
她叫詹红,是急诊科主任。她医术精湛,对病人体贴入微,被誉为贴心的“女超人”;她满身都是“正能量”,同事爱叫她“大红花”,也都说“有詹主任在,再苦再累,心情都是灿烂的!”
据中山一院院长、党委书记肖海鹏介绍,28年来,詹红与同事共同处理急诊患者550多万人次,抢救急危重症患者近100万人次。7月7日,詹红先进事迹座谈会在中山一院举行。说到詹红的“急诊情”,同事、患者家属等,很快聊开了。
活在病人期待里
急诊,顾名思义,接诊的都是急危重症患者,工作强度和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不少急诊医生逮到机会都转行。作为一名女性,詹红却一干就是28年。期间,她与同事共同处理急诊患者550多万人次,抢救急危重症患者近100万人次。
有患者说,詹红是活在他们期待里的好医生。此话怎讲?
座谈会上,患者家属凌永成迫不及待抢过麦克风:“我母亲20多年来患糖尿病、高血压,还要做血透,几乎每个月病情变化,都要到急诊‘报到’。前不久,她消化道大出血,病情非常危急,我们作为家属真是手足无措。”
凌永成至今记得,母亲被送到医院后詹红对他说的话。“詹教授说,你们要镇定,要有信心!说完马上投入到忙碌的抢救中。”最终,詹红协调各个科室的专家教授抢救,经过两个月的精心治疗,凌永成的母亲转危为安。
这样的事还有很多。针对急诊科“急、危、重”的特点,詹红带领团队不断改善就诊流程,开设生命绿色通道,指导医护人员练就迅速研判病情、抢救处置的硬本领,将无数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还有一次,詹红遇到了一名“挑剔”的患者家属。其母亲因脑梗塞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在基层医院治疗无效后转入中山一院急诊重症病房抢救。
住进重症监护病房,意味着不方便陪护。由于担心母亲,家属坚持要求在急诊科重症室陪伴母亲渡过难关,在治疗期间,又因心里着急,不时对急诊科的工作提出疑问甚至质疑。
詹红没有动气,只是精心调整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病情调整呼吸机参数,并耐心地听取家属意见。若意见合理,她会要求医护人员改进;若建议因急诊科工作特点而无法做到,她便耐心向病人家属解释。
詹红还时刻提醒医护人员,对患者和家属说话时,动作和声音都要轻柔,以免打扰到病人休息。经过33天的悉心治疗,这位6个器官功能损伤的老人以良好的健康状况出院。患者家属因此夸詹红是“一指禅”,赞赏她精确地调整了呼吸机参数,并为她的高超医术“点赞”。
活在岗位需要里
近几年,非典、禽流感疫情、甲流、登革热等疫情接连发生,急诊科首当其冲。期间,中山一院急诊科曾连续出现日急诊量过千,且有大量发热病人的情况。
詹红作为主任,既要在临床一线诊疗患者,又要统筹预防疫情扩散,还要尽量避免自己的医务人员受感染,压力非常大。可她总是冲锋在前,活在岗位需要里。
不仅如此,詹红还将自己精湛的医疗技术、管理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基层和边远地区的医务人员,将医者大爱送进家家户户。
2011年,作为卫生部派出的首次以“国家医疗队”命名的全国三支医疗队之一的医疗队副队长,詹红来到贵州毕节、威宁开展巡回医疗工作。在巡回医疗期间,她亲眼目睹了缺医少药地区老百姓用粪便给中毒患者催吐的情景,经历了急救出车在盘山公路上遭遇刹车失灵险些葬身悬崖的惊险,深深体会到基层老百姓就医不易。
为此,她组织当地医务人员开展地震演练,与当地急诊医生一起出诊,亲力亲为救助当地贫困患者,她还认真耐心地为当地医护人员传授知识经验和现代急诊理念,为贫困山区打造一支不走的急救技能培训专家团队。
急诊又苦又累。作为一名资深的专家,詹红也有不少转岗机会,但她始终选择坚守。“既然选择了就没有理由退出。”说起来轻描淡写,而这就是詹红的“急诊情”。
因此,即使在节假日,只要一个电话,詹红便会马上赶到医院;过年万家团圆时,急诊科里也总少不了她的身影。
“今年春节安排我年初二值班,可没想到当天我出水痘了。”詹红的学生、急诊科医生叶子说,她当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过年医院很多科室都不开,急诊病人多,医疗资源这么紧张,谁请假都不行。”
然而,水痘患者必须隔离,叶子硬着头皮向詹红请假,没想到她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后来我才知道,詹主任是自己回来顶班的。”
活在同事优点里
“多看别人的优点”是詹红常说的一句话,她还提出了“建立和谐的急诊科”,“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管理理念。“尊重前辈、团结同事”是詹红在科室各项工作中遵循的原则——对高年资医生工作上的疏漏之处,她会及时进行沟通;对年轻医师的合理诉求,也会尽量满足。
“詹主任是个很体贴的人。”叶子回忆起一件事——有一次,急诊科来了一名年轻的进修医生。查房时,詹红留意到这个新来的小姑娘面色发黄,就叫她赶紧去做腹部B超检查,看是否肝脏有问题。小姑娘犯难了,刚参加工作的她没什么积蓄。詹红二话不说自己掏钱,当即让她去做检查。
由于工作性质特殊,急诊科医护人员面临着很大压力,詹红总有办法帮助大家释放。比如,每天早交班时,在她带领下,科室同事都会朗读英文句子,除学习英文外,齐声诵读的过程也让大家感觉到团队的力量;只要大家提出有益科室发展的事情,詹红也积极支持实现并一直坚持。
难怪同事们都说,詹红身上总有满满的正能量,大家都爱叫她急诊“大红花”!
原文链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5-07/09/content_74470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