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穿白大褂,一头利落的短发,圆圆的眼睛,脸上总是笑盈盈的,她就是詹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中山一院)急诊科的主任。从金色年华、风华正茂到年逾半百、知命之年,詹红教授已经在急诊科待了整整28年,她医术精湛,对病人体贴入微,是患者中贴心的“女超人”,她和蔼可亲,对下属关怀备至,是年轻医生的“大姐姐”,她满身正能量,同事都爱叫她“大红花”。
从医28年来,詹红教授多次放弃出国、转岗的机会,始终坚守在救死扶伤最前线,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先后荣获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的“抗击非典”三等功和新华网首届“中国好医生”医德高尚奖。2015年,她又被中央电视台评为全国十大“最美医生”,被全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和国家卫生计生委评为全国十大“医德楷模”。
医者仁心 醉汉医院自残打砸 医生仍然尽心治疗
1987年,詹红从中山医科大学(后并入中山大学)毕业后,留校成为了第一批从事急诊专业固定编制的医生,她爱岗敬业,勇于担当,28年来,与同事共同处理急诊患者550多万人次,抢救急重症患者近100万人次。28年来,詹红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假期,“每逢佳节必值班”已成为她的生活“定律”。
众所周知,急诊科是医院重要的一线窗口科室,病人多,工作强度高,压力大。急诊患者往往起病急、病情重、救治时限紧,诊疗环境也异常复杂,往往也是医患冲突的高发地,今年“五一”假期,詹红和同事们就过得格外闹心。
“五一”当天,正照顾生病家人的詹红,还没来得及吃晚饭,就接到了科室打来的紧急警报。原来,一名醉汉嫌医生没有优先处理他的手外伤,在六号诊室内自残喋血,打砸急救设备。正在候诊的病人们被吓得四散逃命,急诊科里一片混乱。
紧接着,詹红接连打出数十个电话:联系医院保卫科,确认出诊医生未受伤害,安抚现场愤怒、委屈的同事们,指挥医护人员安慰受到惊吓的病人们,指挥相关部门清理事发现场,尽快恢复就诊秩序,其间,医护还帮闹事的醉汉清理了伤口。
在急诊科医护人员、医院保安和警察的努力下,事态很快得到控制。“他这么疯狂,我们医生还得为他清理伤口,医者必须有仁心!”忙到夜晚11点半,詹红才有空在朋友圈写下留言,呼吁人们了解急诊的工作流程,遵守诊疗秩序。她说:“其实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良好的医患沟通,互相尊重!”
想人所想 患者家属诸多挑剔 悉心治疗赢得尊敬
即使詹红自己也认为急诊工作就像是“每天都要上战场”一样,她也始终心怀仁爱友善之心,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
2013年4月,一位老年女性病人因脑梗塞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在基层医院治疗无效后转入中山一院重症病房抢救。在重症监护病房,家属不方便陪护,但病人的女儿坚决要求在重症室陪伴母亲渡过难关,治疗期间,也因为心里着急,不断对急诊科的工作提出质疑,一会儿认为查房不仔细、护士声音太大,一会儿又觉得检查安排不合理。
面对如此挑剔的家属,詹红没有动气,而是体恤病人家属的心情,精心调整了患者的治疗方案,并耐心地听取家属的意见。若意见合理,便要求医护人员改进,若意见受限于急诊科工作特点无法做到,就会耐心向病人家属一一解释,还时刻提醒医护动作和声音要轻柔,以免打扰到病人休息。经过33天的悉心治疗,老人康复出院了。出院时家属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2012年除夕夜10点多,一名53岁的患者被家人送到急诊科。当值医生初步判断病人可能为急性心肌梗死。经过了吸氧、吸痰、除颤等一切急救措施,但患者仍数次心跳停止,情况十分危急,生还几率极低。正在此时,患者妻子告诉詹红,病发前,老伴儿刚与从深圳赶来的儿子和未来儿媳吃完年夜饭,现在儿子刚刚返回深圳。詹红得知此事后,立即打电话与患者儿子沟通。“他刚刚开车到深圳,马上折返头,希望我们坚持,让他见父亲一面。”詹红同意了。抢救过程一直持续到大年初一凌晨1点多,直至患者儿子赶到病床前才终止。詹红说,通过努力,让他的儿子见到了父亲最后一面,也总算让这个病人过了一个完整的年,对医护人员来说,是值得的。
大公无私 丈夫住院没空照顾 未用特权帮其换房
1987年与詹红同时进入急诊科的三位同龄人早已转行或出国,她却始终坚守在挚爱的急诊科,多次放弃了出国与转岗的机会。急诊科是出了名的工作强度大,一天甚至可能有超过一百例的病患,就算是体魄强键的男医生也可能坚持不了,更何况詹红这样的女性。而且,因为挤不出时间写论文,急诊科的医生比其他科室的医生更难晋升。
詹红任劳任怨,这么多年来几乎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每年春节都在急诊室度过。她说:“这是我们急诊科的传统,不能让年轻医生单打独斗,面对那么大的压力。”
詹红的爱人今年动手术,就住在中山一院,她依然坚守在岗位上,没有离职去照顾丈夫,丈夫居住的是男女混住的病房,生活上不方便之处,她也没有使用特权帮爱人换一间病房。
为此,詹红的丈夫曾对她抱怨说:“医生查房的时候看不到家属,还问过家属去哪了,我不要最美医生,我只要一个普通的太太。”詹红坦承:“平时见同事的时间比见家人更多,家人也会有一些怨言,不过时间这么长了,他们也习惯了。”
其实,詹红自己也是个病人。她的同事曾发短信给中山一院的院长肖海鹏,之前同事曾为詹红治疗过几次,但是她太忙没有时间按时接受治疗,她恳请院长“下令”让她一定要坚持治疗。
语录
“我一直铭记着当年课堂上老教授们反复念叨的那句“做医生要‘医病医人医心’”,多为病人着想,在改善医患关系上,医生要先走一步。医生在一言一行中都要体现出对患者的理解和关心,体恤观察患者心理,对患者身体上、情感上的感受,能够发自内心地产生共鸣,让他们感受到关心和温暖。”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 詹红
评价
詹红这人怎么样 听听同事怎么说
杨春华:她是一个“胸怀宽广”的“女汉子”。我在ICU待了二十多年,一年前才调到急诊科与詹红共事,有时候会对原来的急诊方法提出自己的意见,詹红作为领导,虚心地接受了。她自己不怕苦,不怕累,作为一个管理者,经常夜里10点半还经常留在科室里。
同一科室的刘艳护士:我与詹红共事了二十多年,我觉得她是个行动派,是个“特别有人情味的医生”。对下属,詹红也关爱有加,急诊科曾有一位进修的医生,某天查房,詹红发现新来的小姑娘面色发黄,就叫她赶紧去做腹部B超检查,看看肝脏是否有问题。小姑娘犯难了,刚参加工作的她没什么积蓄,詹红二话不说自己掏钱,当即让她去做检查。
詹红的学生徐嘉说:“我2010年毕业后就在这里工作了。老师常对我说的一句话是‘不要紧,有什么事就找我’,令我非常感动。有一次,我发烧了,正想着请假,老师不知道从哪里知道了,就主动打电话过来,说要帮我调班。我总是纳闷,老师好像什么事情都知道,什么都瞒不了她。”
原文链接:http://www.ycwb.com/ePaper/xkb/html/2015-07/09/content_745435.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