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老人患原发性肿瘤脊索瘤手术风险巨大,四处求医被拒;他绝望中来到广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却遇到了一群让他走出死神之手的热心人……
温暖对话
一位二十出头的女生,敲开了伍开元的病房。伍开元当时只想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就说:“这里有200块钱,你拿去买些水果,”可女生的回答让他感到一阵阵暖流涌向心底,“她说给钱她就不献了。”
温暖场景
一对父子同时来捐血,50来岁的父亲捐了400cc,20来岁的儿子捐了200cc。伍开元女儿汀兰见到了这位父亲,“他很儒雅,跟我说祝我爸爸早日康复。”
还有人献完血拎了一盅炖汤来看望伍开元……
60岁的湖南老人伍开元,患有原发性肿瘤脊索瘤,一千多个日夜24小时的持续疼痛让老人痛不欲生。但因手术风险巨大,术后复发率高及功能重建困难,不得不四处求医,却无医院收治。今年3月,伍开元老人于绝望中求救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幸被收治,手术极为成功。据悉,老人手术中近1/3的用血量来自广州6名陌生人的无偿捐献。
“到这里来本就是我求医途中的一个小插曲,当时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前来一试,没想到却演绎出一连串感人的故事。”伍开元没想到凭着自己写的一封“求救信”就能敲开中山二院院长办公室的大门,也没想到一位尽职有爱心的保安将他从痛苦的边缘解救出来,更没想到陌生的广州人在他接受手术之际伸出援手为其无偿献血。羊城有大爱,太多的意外和惊喜,深深地触动了这位老人的心。
[求医之路] 三年病痛生不如死 求医无门南下广州
4月20日下午,记者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病房里看到了伍开元老人,这已是他进行肿瘤切除手术后的第二周。据悉,3年多前,伍开元因骶尾部疼痛到湖南当地的医院检查,当时据称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这几年一直按腰椎病来治,我跑遍了湖南各大医院以及江湖郎中,但痛得越来越厉害,24小时持续疼痛,我真是生不如死啊。”直到去年10月,经湖南长沙湘雅医院检查,伍开元才确诊患有原发性肿瘤脊索瘤,但由于风险较大,当地的医院无法为其安排手术。“当时医生说按我爸爸的情况,很有可能上了手术台就下不来了,可能死在手术台上,这对我们一家来说真的是晴天霹雳。”伍开元的女儿汀兰说。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脊柱外科专家沈慧勇教授介绍,脊索瘤是一种先天性肿瘤,起源于胚胎残留的脊索组织,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一,是一种“恶性低、危害大、局部复发率高”的肿瘤,“整体切除是最根本的方法,但又是一个非常高风险的手术,手术中一个可能就是大出血,再有就是造成神经损伤,以及可能会造成病人终身大小便功能障碍,还有一个是复发可能性大,所以很多医院没有这样的手术条件。”但最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不仅收治了这名病人,医院脊柱骨盆肿瘤中心团队通过病情评估为伍开元做了详尽的手术方案及风险预案,并由沈慧勇亲自操刀,最后顺利完成了整个手术。
“这三年来日日夜夜的疼痛折磨得我完全不像人样,但我现在已经能正常下床行走了,医生也说我恢复得特别好,真是很感谢你们。”伍开元笑容满面地说道,“广州这个城市真的不一样啊,你们生活在这样一座城市真的太幸运了。”
[感人一刻] 手写一封“救命书” 敲开院长办公室门
说起三年来的求医之路,伍开元满腹心酸,后在网上了解到广州武警总医院和北京的301医院曾成功实施脊索瘤手术,抱着万分之一的希望,来了广州。
今年3月23日清早,伍开元和女儿首先“敲开”广州武警总医院的大门,“他们看了我的片子,直接就说做不了。”一线希望被掐断了,父女俩立马订了当天下午飞往北京的航班,准备再去301医院碰碰运气。就在两人转身要走出医院时,武警总医院的医生向伍开元推荐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沈慧勇院长,“他们没让我住院试试看,没浪费我一刻钟时间,直接给我指了路,让我去找沈院长。”
伍开元父女立刻打车到了位于沿江西路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那是上午10点左右,医院里往来的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病患及其亲友。由于时间紧迫,加上疼痛难忍,伍开元想直冲院长办公室,被楼下的保安拦了下来。
“我当时真的是痛得没有办法了,只想赶快见到院长问问还有没有得救。”回想起病痛,伍开元脸上露出挣扎的神情。情急之下,他手写了一封简短的“求救信”想托保安转交给沈院长。“求救信”中写到,“我不幸得了脊索瘤,生不如死,经人推荐,找到您处,请您伸出慈悲之手,救我一命。”
回忆至此,伍开元仍然情绪激动。“当时我把这个条子递到了保安手里,他一看,也不敢耽误,马上打电话。院办主任马上就出来了,他说院长确实在开会,下午四点才有空,问我愿不愿意等。”和女儿一番商量后,伍开元退掉下午飞往北京的航班,等待沈院长的“接见”。交代完后本可转身离开的院办主任又折回,将伍开元带到了医院内的脊髓研究所,“那个院办主任说还有那么长时间,先带我去找研究所的王鹏教授,先看看我的片子。”
伍开元还记得,一番简单的介绍后,王鹏教授马上放下手中的工作,研究后,果断地说,“我们这里可以做。”这是病情确诊后,伍开元一家四处求医问药得到的第一个肯定的答复,“有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感觉,当时真的是喜极而泣。”伍开元当天马上决定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住入院治疗。
[温暖力量] 手术中近1/3用血来自羊城陌生好人
伍开元的手术时间定在4月8日。由于手术过程中用血量大,需要至少5000cc的血,医院让病人家属自助献血。人在异地,举目无亲。4月2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伍开元的女儿汀兰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求助信息,“现在还需要4个人在广州帮忙献血,在广州任何一个血站任何血型都可以”。不到半天的时间,经过朋友们的转发,已经有多名陌生人来电表示可以给伍开元捐献血液。
随后的几天时间里,共有6位陌生人走进了伍开元的病房。伍开元告诉记者,最后他手术中使用的5000cc用血,有1600cc都来自这6位为他捐血的陌生人。
4月4日,一位二十出头的女生,敲开了伍开元的病房,“她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后,就拿了献血单要离开,”于危难中受人恩惠,伍开元当时只想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我就说,不好意思,这里有200块钱,你拿去买些水果,”可女生的回答让他感到很羞愧,转而又是一阵阵暖流涌向心底,“她说给钱她就不献了。”
还有一对父子同时来捐血,50来岁的父亲捐了400cc,20来岁的儿子捐了200cc。那天汀兰见到了这位父亲,“我去拿献血回执单,和那位父亲匆匆打了个照面,他很儒雅,跟我说祝我爸爸早日康复。”还有人献完血拎了一盅炖汤来看望伍开元……
“以前我也在朋友圈看到类似的求助信息,因为无法求证真伪,我并不曾进行转发,”汀兰激动地告诉记者,“我也没有想到,最后正是这些陌生人给予了我们莫大的帮助。广州这座城市竟有这么温暖的力量,我们真的很感恩。”
[天佑好人] 求医感受爱心传递 保安教授都是好人
4月20日,记者来到医院采访沈慧勇院长时,他还不知道这位主动联系广州媒体感恩其大爱之心的病患究竟是什么样一个人,“好像是个老师?还是个记者?”而应媒体要求在病房内匆匆留影后,沈院长又走向下一个病房。而伍开元用了“极其幸运”四个字来形容这趟赴穗就医之路,记者下面摘录的这段话则溢满了他对这座城市及诸位伸出慈悲之手陌生人的感激之情。
他说道:“我心里有很多感慨,因为我的这个事没有哪个单位协调,没有戏剧性的惊险的和像童话一样的故事,但却实实在在地发生在生活里面。我觉得广州和别的地方真的不一样,这个医院的保安不仅忠于职守,而且非常有爱心,他没有说院长很忙的客套话来打发我,也正是他的一通电话,最后将我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末了,伍开元的学生赶来,听到这些细节,默默在病房外商量起来,“这个保安,还有院办主任和王鹏教授,我们都要找到当面感激他们,天佑好人。”
原文链接:http://www.ycwb.com/ePaper/ycwb/html/2015-04/22/content_692523.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