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羊城晚报】结束大陆高校五年“冠军荒” 中大辩论队“金陵夺冠”

稿件来源:羊城晚报2015-04-20第B6版 作者:王倩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5-04-20 阅读量:

羊城晚报讯 近日,捷报从南京传来,在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决赛中,中山大学辩论队击败了强劲对手新加坡国立大学队,夺得冠军,结束了大陆高校在世界级辩论大赛中连续五年的“冠军荒”。

据悉,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是华语顶级辩论赛事之一,共有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46支队伍参赛。

由于赛制安排密集,队员们在比赛过程中吃了不少苦,“在南京每天只吃一顿”,获得“最佳辩手”的池也回忆,比赛到最后阶段就成了体力的比拼。中大团委副书记、辩论队教练之一的肖力说,决赛阶段,队员把全部的劲儿都用上了,几乎是靠着信念去支撑,“所以知道赢了的那一刻,他们并没有表现得特别高兴,那是因为,当时真的很累”。

值得一提的是,中大辩论队的主教练是国内知名的“奇葩之王”马薇薇。谈起马薇薇,中大团委副书记、辩论队教练之一的肖力言语中充满感激,他认为马薇薇做出了很多牺牲,“她是自个儿贴钱来做这件事情,就因为她对辩论宗教式的热爱”。

原文链接:http://www.ycwb.com/ePaper/ycwb/html/2015-04/20/content_690312.htm?div=-1

走近中大辩论队——“速度与激情”的背后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以三寸不烂之舌迎战群儒的情节,总能让读者拍案叫绝、大呼过瘾。而在中山大学辩论队的队员看来,辩论场上的“速度与激情”,对于他们来说,已经很平常了。

4月17日下午,在中山大学本部中山楼,池也等七位辩论队的队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显得特别的放松,而在两天之前的这个时候,他们已经拼到“连血液都不想再流”。

12年的蓄势与等待

4月14日,对于中大辩论队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在南京审计学院举办的第五届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中,他们一路过关斩将,与卫冕冠军新加坡国立大学会师决赛。得知消息后,他们依然像前几天那样去准备比赛,讨论辩题、轮流补眠、写立论稿、整理资料……只是最后一战,承载了太多的意义。

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开办四届以来,中国大陆还没有队伍夺冠。这场比赛对于中大辩论队也是意义非凡,他们最近一次在世界级别辩论赛中登顶,还要追溯到12年前的国际大专华语辩论赛。那一年,肖力、马薇薇和林翰还是当年夺冠队伍的一员,如今他们都成为中大辩论队的教练。

6个月,他们默默努力

赛事去年9月启动,由于参赛队伍达到246支之多,初赛只能采取网赛的形式。面对一部电脑来辩论,多少让人有些不适应,“我们很希望讲话的时候对着观众和评委,根据他们的反应,来调整场上的发言。”中大辩论队前队长、学生教练李微中认为,大家之所以还能做到临变不乱,主要得益于平时积累的经验。

冠军背后付出的努力,或许只有队员自己才能切身感受。碰上比赛,训练是经常的事,但由于辩手分布在不同校区,来回需要两个小时,车费还得自己掏,但大家都默默承受着,没有怨言。

由于赛制安排紧密,除了口舌上的较量,等待他们的,还有意志力的考验。在南京的那几天,由于每天都安排了比赛,他们忙得基本一天只吃一顿,通常熬夜到三点半之后。这次比赛获得“最佳辩手”的池也是最晚睡的人,身为师兄的他主动承担了撰写立论稿的任务,每天都要写到凌晨五点。

当记者问到队员训练之外的日常生活时,池也表示:“我们的感情是那种根本不需要日常生活中的有趣的事来促进的”,他顿了顿,继续补充,言语中洋溢着一股自豪和自信,“你要问战士在战场下有什么可说的,那基本就没有了,他所有的光和热都燃烧在战场上了。”

“对辩论宗教式的热爱”

提起马薇薇,人们常常会想起她在《奇葩说》中让人印象深刻的犀利和善辩。而中大辩论队的队员,对这位主教练的印象,则是这样的:“她是一个很酷的人,思维敏捷观点犀利,独立而有思想”、“生活中她也很体贴人,像姐姐一样”、“呆萌可爱”……那段时间,马薇薇也是常常天南地北,先飞到北京做节目,做完飞回来带训练,连机票钱也是自己贴。

据队长荣圆梦回忆,在南京比赛期间,尽管马薇薇还要担任该赛事的评委、准备表演赛和接受采访,在比赛前一晚,她还是坚持抽空和大家讨论,讨论完又马不停蹄地飞往北京工作。由于飞机上不能上网,马薇薇下了飞机,还要接着和大家讨论。这种认真劲,也感动了队员,和她共事的肖力表示,马薇薇为辩论队贡献了很大的力量,但她不图别的,就基于“对辩论宗教式的热爱”。

原文链接:http://www.ycwb.com/ePaper/ycwb/html/2015-04/20/content_690314.htm?div=-1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