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南方日报】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南海应用好 广州产业溢出效应

稿件来源:南方日报2015-04-17第ND02版 作者:王芃琹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5-04-20 阅读量:

广佛同城推进已逾6年,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梁维东指出,要以“追靓女”的耐心和韧劲,用更新的高度、更大的力度全面提升合作量级。那么,在此过程中,南海将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反观广州,“一带一路”、广东自贸区等利好也为这座一线城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催生出一批新兴产业。新形势下,毗邻而居的南海,该如何在广州的转型升级中觅得合作良机?

在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看来,随着同城化不断推进,由于广佛两地生产要素成本的差异,企业在产业布局方面,会趋于整体化。他还建议,南海可通过推进与荔湾区、芳村区等临近区域的合作,带动广佛同城的发展。

A 成本差异影响产业整体布局,南海面临重大机遇

南海土地资源较广州丰富,且生产要素成本与广州存在差异。因此,企业充分利用这种差距,来进行产业整体布局。在吸引广州的传统产业研发基地入驻后,南海会派生出相关服务业。一旦服务业发展成熟,又将反过来为南海形成新型制造业基地。

南方日报:近年来,南海一直在努力承接广州的产业溢出,如桂城提出打造“广佛RBD”、大沥的“广佛产业CBD”、里水的中企绿色总部、广东新材料产业基地等。事实上,南海的产业载体也吸引了不少广州企业入驻。据了解,今年第一季度里水新引进的企业,有70%来自广州。对此,你怎么看?

林江:我觉得这是一个必然趋势。一方面,是广佛同城带来的机会。由于广州和佛山之间的边界不断模糊,所以企业在产业布局方面,会趋于一个整体的规划。

就拿广州来举例。现在,广州仍需发展先进制造业,而现代服务业是和先进制造业息息相关的。那么,与之相关的传统配套产业,如物流、配送、仓储等,便可以利用南海的优势,落地南海。因为南海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土地价格、租金有优势,这对于广州发展先进制造业有利。

此外,南海承接的配套产业,不仅是服务广州荔湾、芳村的制造业,将来也可为佛山其他区提供服务,从双方获利。

另一方面,到目前为止,虽说广州、佛山提出同城的概念,但是两个城市在生产要素成本上还存在差异。即便差异并不如想象得那么大,但足以吸引广州的产业往佛山转移。尤其是一些传统企业,它们需要物流、配送、仓储、生产基地的配套支持。因此,这些企业会选择地价、租金成本相对较低的地区。

企业正是充分利用这种差距来进行产业布局。但这个趋势能维持多久,还无从得知。当两地生产要素的价格趋于一致的时候,这种情况可能会放缓。但目前,趋势还是存在的,所以我觉得这个值得期待。

值得提出的是,像南海这一带,能做的不仅是产业配套,也可以是设计、管理方面的配套。因为不同的层级,有不同的需求。具体到不同的行业,会需要一些专门的行业配套设施、产业,那么这些就可以在南海形成。

如果南海吸引了类似塑料、家具制造研发的基地入驻,那么它就是“借鸡生蛋”,即借广州企业聚集的机会,在南海派生出一批相关的服务业。一旦服务业发展成熟,又反过来为南海形成新型制造业基地,产生微妙的作用。

这种产业溢出效应现在才刚刚开始,能否形成一个比较大的规模,还有待观察。但我觉得这是个好的开始。

B 互联网打破区域限制,良好营商环境是引资关键

当下,广州面临新一轮的机会,一些产业会向佛山转移。同时,互联网不断发展,也打破了产业布局的区域限制。南海能否提供优质营商环境,成为影响企业投资的关键因素。

南方日报:当前,“一带一路”、广东自贸区等重大战略的实施,也为广州带来了新机遇,催生了一批新兴产业。在此过程中,南海除了承接广州的产业溢出,是否存在新的发展空间?

林江:当下,广州面临新一轮的机会,比如广东自贸区。而一些对土地资源消耗较大的产业,芳村、荔湾这些地方已经无法满足她们的需要。所以,这类企业很自然地会向佛山转移。同时,广州也能腾出一定的土地资源,发展它的新兴产业。

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很多产业是没有区域限制的。一方面,这些产业降低了空间距离的影响。过去,技术相对落后的时候,地理位置很重要。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无论身处何方,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联系。比如一些设计公司,企业总部设在广州,而设计部分放在南海。这种布局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因为从事服务业,你的服务对象在什么地方,你就去什么地方。但营销人员在广州,设计师、研发人员可以在南海,这个并不影响企业的运作。久而久之,这些企业觉得南海的投资环境和广州没分别时,他就会把公司迁到南海。那么,这就是南海的机会,也是佛山的机会。

另一方面,很多产业本身就没有区域限制。比如互联网金融,跨境电商行业等。这个和企业地处位置关系不大,关键在于是否有优质的营商环境。例如阿里巴巴落户杭州,微众银行落户前海,我觉得这些现象并不是偶然,多少存在其自身考虑。深圳,是一个创新程度比较高的城市。而杭州、既靠近上海,但它又不是上海的一部分,且杭州近年来也在积极的打造相关行业平台,应该说是当地政府先知先觉。

C 联手芳村荔湾,树立广佛同城合作样本

当下而言,佛山可以考虑先推动与芳村、荔湾区的区域合作。通过区域合作的成果,推动广佛同城。与其关心企业来不来,还不如关心已入驻的企业,能否真正以南海为家,把企业运营下去,这样才是可持续。

南方日报:在谈及如何推进广佛同城时,南海提出,要以“追靓女”的耐心和韧劲,用更新的高度、更大的力度全面提升合作量级。对此,你怎么看?

林江:从南海的角度来看,将广佛同城列入重点工作,是很合理的。很明显,对于佛山,尤其是南海,目前主要是承接广州作为省会城市、自贸区的溢出效应。

现在,在新常态、新形势下对广佛同城加以强调,这对广州并无坏处。关键在于,广佛同城能为广州解决什么问题。例如,目前荔湾、芳村相对欠发达。如果佛山能与芳村、荔湾连通起来,这是对荔湾、芳村的一个机会。这个连通包括产业布局、交通运输等多方面。

就当下而言,佛山可以考虑先推动与芳村、荔湾区的区域合作,带动这些区域发展起来。当这部分区域合作进展顺利,确实为广州解决了实际需求,自然也能带动广佛间的区域合作。包括现在提出,要从医疗、人才、教育等各方面与广州加强合作,其实就是要享受来自广州的辐射,这对佛山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广佛同城还是大有可为的,佛山可以全力推进。

南方日报:从政府层面来说,具体应如何推进?

林江:首先,政府的服务要更贴近企业需求,例如负面清单管理,归根到底,还是为了改善投资环境。过去讨论投资环境,主要针对税收优惠、土地优惠。而现在,主要看法律法规的透明度、办事的难易程度。简单来说,企业去办个事情,是否很困难,政府施政是否公开透明,这个是很重要的。

其次,要建立良好的创新环境。比如美国硅谷,为什么能吸引这么多高科技企业呢?因为它的创新氛围好。那么南海能否也打造一个园区,让高端人群在这里互动,形成创新成果?政府在能否提供更好的配套服务?我觉得这点,是南海未来可以着重去关注的。

事实上,一个城市能否吸引大量企业、人才进驻,关键要看服务、营商环境、策划、人才聚集程度。中国很多城市都在提“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但什么才叫做良好的营商环境?关键是,我们地方政府能不能扎实地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让企业在这里扎根、赚钱,这个是硬道理。

所以我觉得,与其关心企业来不来,南海还不如关心已经入驻企业能否真正以南海为家,把企业运营下去,这样才是可持续的。对于南海来说,这是个极大的挑战。所以我说,新常态下,南海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原文链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5-04/17/content_7418987.htm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