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 光子和量子是什么关系?量子力学研究有什么成果?传说中的“量子计算机”距离我们还有多远?30日,中科院院士、光学和量子信息专家郭光灿受“首届广东院士高峰年会”之邀做客中山大学,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光子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19世纪末,经典力学和经典电动力学在描述微观系统时的不足越来越明显,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应运而生,而光子正是量子力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人们研究它的历史已长达百年。郭光灿院士介绍说,目前量子密码、量子纠缠网络、量子模拟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成果。郭院士本人所带领的科研团队已研制出数据储存时间接近6小时的固态量子存储器,目前该团队正在努力突破24小时的时间大关。
郭光灿表示,目前在光子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就像是为量子计算机准备好了一个个功能模块,但这并不意味着把这些零件简单组装后就能生产出一台量子计算机。“如何集成,是量子计算机研究过程中最难的。可以说目前还一点头绪都没有。”
量子计算机的研制如此困难,为何还有那么多国家投入巨资研究?郭光灿指出,目前通用的电子计算机的运算模式是串行计算,而量子计算机采用的则是并行计算,量子计算机性能的提升是几何数量级的。此外,量子计算具有现在经典计算机无法达到的并行计算能力,量子密码在国家安全机密方面也有很大的应用。
郭光灿表示,在量子力学第一次革命中,中国科学界“来不及”做出贡献,现在“是时候了”,中国科学界应当在量子力学第二次革命中为人类社会做出杰出贡献。
原文链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5-03/31/content_74135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