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南方日报】罗杰信为赛车来中国 不爱汉堡爱火锅

稿件来源:南方日报2014-12-25第AII08版 作者:张蜀梅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4-12-25 阅读量:

他出生在美洲巴拿马,拥有德国国籍,从小在东莞长大的他如今在广州上大学;他不爱西式的牛排汉堡,独爱中国特色的四川火锅;年仅十八岁的他,生活的足迹已经跨越了半个地球,而他赛车的梦想也跨越了时间,自童年至今,已逾十年。

他是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的大一新生,罗杰信。

走在中山大学的校园里,罗杰信时常被周围的人称为“帅气逼人”。和记者见面时,一身墨绿毛衣的他挎着剑桥书包,瘦高的个子,深邃的眼窝,带着一脸阳光的笑容。五岁时,他随父母来到中国香港,两年后又举家搬到东莞,一直生活至今。历经了在中国的小学、中学和大学,如今的他就像一个地道老练的中国人,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还能说标准的粤语。

“当初为了选择合适的场地训练赛车,所以留在了中国,因为中国赛车的成本较低,对于我这样的家庭来说能够接受。而在这个国度、这个城市呆的时间越久,留下的心就越坚定。”罗杰信说。

为练赛车:“不懂中文也留在东莞

年幼时全家的一次出游,让罗杰信与卡丁车结缘。从此,“赛车”开始成为他生活中的关键词。因为中国赛车环境好,成本较低,不懂中文的父母决定留在东莞。为了让儿子练赛车,10多年来父亲已投入上千万元。

“或许是我生性好动,驾驶赛车的刺激能够让我体验到一种无与伦比的乐趣。”赛车,是罗杰信至今为止最大的爱好和梦想。因为赛车,他的家庭曾承担巨大的经济压力,而意外故事也曾与他“亲密接触”,但他一直坚持着,从未停止自己的梦。

一次全家在泰国清迈的出游途中,年幼的罗杰信与卡丁车不期而遇。从此,“赛车”开始成为罗杰信生活中的关键词,一颗赛车手的种子孕育在他的心底,等待破土而出的时刻。罗杰信过人的天赋和敢于冒险的性格,通过赛车逐渐显现。

那一年,罗杰信才刚满2周岁,尚处于咿呀学语的年纪;而世界车王舒马赫,直到4岁才第一次坐上卡丁车。

罗杰信的父亲把儿子的兴趣和天赋都看在眼里。为了支持罗杰信追梦,父亲用40万元的积蓄为他购买了人生中第一辆卡丁车。

罗杰信生活在一个大家庭,家中5个兄弟姐妹,他是唯一的男孩;巧的是,他的大姐几乎和他同时爱上了赛车。其时,在泰国常有类型丰富的卡丁车比赛项目,大姐报名参加其中一项赛事之后,跃跃欲试的罗杰信却因为年龄太小而无法获得参赛资格。

后来,罗杰信一家搬到东莞,他的母亲曾经来过这里拍摄广告片,非常喜爱这里。罗杰信的父亲在市郊的一个小区买下了一栋两层小楼,并精心打造了一个有着浓郁欧式风情的家。这一年,罗杰信才7岁。

这个外国家庭在东莞一住就是十几年。虽然罗杰信一直在学中文,但他的父母却完全不懂中文,仍然保留着欧美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罗杰信烙印着中西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并在他的身上得以很好地交融。

巧的是,家的附近正好有家赛车场,可以让罗杰信尽情练习卡丁车。往后的4年里,这家赛车场就成了罗杰信最常去的地方。

直到有一天,不善言辞的父亲悄悄为儿子请了一位专业的赛车师傅,“父亲希望我能开专业的正规赛车。”罗杰信现在说起父亲仍然透着感激,不曾想过父亲会如此用心地理解自己,为一个孩子稚嫩的梦想而付出这么多。

命运眷顾勇往直前的孩子,罗杰信总能轻易地瓦解年龄的禁锢。2004年,父亲带着罗杰信到珠海见识了真正的赛车场。看到了梦寐以求的专业赛车,罗杰信兴奋不已,又忐忑不安。这一年罗杰信刚满8岁,正式开始了专业赛车的训练。

“父亲这么多年下来为我花费了上千万元在赛车上。在中国,赛车的成本比较低,如果是在国外,我们的家庭很难支付这些昂贵的费用。这也是我们决定长期居住东莞的原因之一。”不懂中文的父母决定为了罗杰信留在东莞。罗杰信的父亲是一名律师,专门负责跨国经济纠纷,母亲是一位全职太太,专心照顾孩子。父母的全力支持让罗杰信信心十足,动力满满,开始踏上追逐赛车梦的路途。

遭遇意外:“很痛很苦也不放弃”

起初大家很难相信这么小的孩子可以赛车,所以没有赛车手愿意和罗杰信签订比赛协议书。但罗杰信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赛车无关年龄,凡是见过他赛车的人都对他惊叹不已。每一天,罗杰信在享受赛车带来快乐的同时,也承受着快乐背后的危险。9岁时,一次意外事故不期而至。

当罗杰信坐上驾驶座的那一刻,热血沸腾,终于可以大练一场。

刚开始的训练并不如想象中顺利,由于年幼,身高不够的罗杰信坐在驾驶座上脚踩刹车和离合器时总是显得那么困难,不是脚放的太快,就是没加满油,车子总是熄火。

父亲见状将原来的赛车加以改装,在原来的座椅上又加上一个座椅,以便孩子驾驶。同时为了给儿子更多的训练时间,父亲甚至租下整个赛车场供儿子练习。在赛场教练和父亲的帮助下下,罗杰信的驾驶技术突飞猛进,不出意外的话,用不了多久,他就能够拥有和专业赛车手进行比赛的技术。

赛车场有一个规定,每一位赛车手之间需要互相签一份同意比赛的协议,才能上场比赛。起初大家很难相信这么小的孩子可以赛车,更别提认同他的赛车技术,所以没有赛车手愿意和罗杰信签订协议书。罗杰信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赛车无关年龄,凡是见过他赛车的人都对他惊叹不已,赛场上出色的表现最终赢得可众人的认可,罗杰信获得了赛车场上与专业赛车手比竞技的机会。

追求极限的速度超越是赛车的魅力,而这种魅力本身是疯狂的、玩命的。每一天,每一秒,罗杰信在享受赛车带来快乐的同时,也承受着快乐背后的危险。

罗杰信9岁的时候,一次意外事故不期而至差点让他的赛车梦想终结。当时罗杰信的赛车在赛道上时速达到220km/h,前方有一个三连弯,前两弯挨得很近,在过第三个弯处油门忽然卡住,当时车速太快,根本来不及反应,赛车就直接飞出赛道,翻了两圈狠狠地撞到轮胎墙上,车子瞬间就被撞得面目全非,情况十分危急,吓坏了所有在观众台上目睹这一幕的人。幸运的是,罗杰信并未受重伤。经过这次意外,此前无条件支持罗杰信赛车的父亲认为应该考虑是否让他停止赛车。

“我那天一直在哭,停不下来,其实并不是哭身上的伤,而是心疼,车没了。”这辆陪伴了罗杰信许久、承载着他一直以来的努力和诸多记忆的赛车,就这样被撞得面无全非、难以维修,罗杰信幼小的心灵第一次感受到“失去”是多么令人心痛。

梦想只有经历了这样的疼痛才显示出它的坚韧,罗杰信对赛车的执着未曾摇摆,而父亲也只好点头点头同意罗杰信继续赛车。“最近我去了珠海的一个赛车场练习,见到了我以前的教练,才知道这么多年来父亲为了支持我练习赛车,已经投入了上千万元。”尽管很想在赛车的道路上坚持下去,但高额的开支也让罗杰信不得不在现实面前低头。

自己并非生于巨富之家,现实的困境敦促罗杰信去思考自己的未来:“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赞助商愿意支持,那我就选择把我的赛车梦深埋在心底,然后努力发展自己的事业,为以后重燃梦想准备物质基础。”

成长烦恼:“汉语流利到可以吵架,但写字弱爆了”

经过多年的学习,罗杰信的汉语水平已经地道到“能用汉语和本地人吵架”。但“写字简直‘弱爆了’,阅读最令我头疼。”

年轻的罗杰信想要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汲取更多的养分充实自己,而要在中国发展自己的事业,汉语是他面临的第一道难关。

时空重叠交错,在这片土地上的点点滴滴仍然触手可及,那么鲜活。罗杰信很小的时候就学写汉字,对汉字的最初记忆就是自己的中文名字“罗杰信”。在香港读幼儿园时,他的中文老师为他起了现在的中文名。“我记得当时模仿着去写就觉得非常难,说话倒还好,可是写字非常难,练了很久很久。”

为了不让父母失望,为了让自己能有一个好的未来,罗杰信苦练中文。学语言,环境很重要,平常跟朋友聊天对话就是罗杰信的学习方式。“比如跟朋友的聊天中我遇到了一个词,我觉得很有意思,我会记下来慢慢地在自己的聊天中也就用这个词说话。”罗杰信已经渐渐有了自己的中国朋友圈,能够很好地交流说话,并学以致用。经过多年的学习,罗杰信的汉语水平已经地道到“能用汉语和人吵架”。

可是写字就不同。“写字简直‘弱爆了’,阅读最令我头疼。”罗杰信坦言自己的苦恼,“现在大部分时候都用语音,很少发短信,即使发短信,练习的也只是拼音,用手写很慢。”

扎根中国:“火锅田鸡合我胃口,正寻找创业良机”

从东莞到广州,从懵懂的小男生到成熟的大男孩。目前的他非常爱吃中国菜,也不再依靠父母,边上学边通过兼职做模特和英文辅导来赚取生活费,收入可观。但他下一步的想法是谋求创业,同时仍然执着地为自己的赛车梦而努力。

“我当然会一直留在中国。”罗杰信很坚定。在中国生活了13年,感受它的变化,伴随它的发展,已然不知不觉地融入了中国的生活。虽然在家庭聚餐时从不吃中餐,但罗杰信本人非常爱吃中国菜,尤其偏爱火锅,“喜欢海底捞火锅,广州有丰富多彩的美食,我都很喜欢,最近还爱上吃田鸡,味道很合我胃口。”

从东莞到广州,从懵懂的小男生到成熟的大男孩。刚刚举行成人礼的他,在经济上已经不再依靠父母,他凭借良好的中英文背景兼职为广州的中小学生教授英文,赚取个人生活费;此外,他还在网络、杂志兼职模特。

罗杰信曾经在业余时间兼职过一家公司的文员,但只工作了两个多月就辞职了。“我不适合那种太过规律的生活,朝九晚五,感觉每天时间都过得好慢,也陷入了很多重复劳作,缺乏创新和激情”,罗杰信需要的是像赛车一样新鲜而刺激的工作,这些太过规律的文职工作都不符合他开朗好动的性格。

一次偶然的机会,罗杰信走上了兼职英语教师的道路。经朋友介绍,他受邀为一些小朋友教授英文,而他轻松幽默的教学也迅速受到乐小朋友们的欢迎和家长的肯定。谈起教英文,罗杰信很有一套,“我不会照搬课本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教,我会和小朋友们做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寻找他们的兴趣点,寓教于乐。比如我觉得用英文教小孩雕刻,会很有意思。”加上罗杰信流利的中文优势,能很好地同孩子的家长沟通,罗杰信得到了很多人的肯定。

这也刺激了罗杰信的冒险神经,初尝甜头的他开始打算自己创业。“我知道会有一定风险,但还是想去尝试,而不是给别人打工。”罗杰信现在通过中介寻得英语家教的机会,他希望以后能在广州拥有自己的英语培训班。

除了教英文,罗杰信在业余时间会兼职平面模特,外形俊美、气质出众的他因这一份兼职而获得可观的收入。但金钱并不是罗杰信唯一追求的,“模特吃的是青春饭,我肯定不会把它当做长期的职业”,他希望能够有一份长远发展的事业。“我还在人生的起步阶段,有很多事情想要去发现和尝试。”

罗杰信是个典型的90后,强烈的自我意识,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东西,也渴望找机会表达自己。来广州半年,对生活已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一路走来带着懵懂和莽撞,收获了成熟与自信。在学习、兼职、谋求创业的同时,他仍然执着地为自己的赛车梦而努力。他相信广州有无限的可能,坚持用自己的汗水,换来梦想的实现。

对话

德国小伙做模特、教英文、爱赛车 “在广州找寻未来”

南方日报:你对汉语的最初记忆是什么?

罗杰信:就是我的中文名咯。幼儿园老师帮我起的,因为我父母都不会中文,老师或许觉得“罗杰信”和我的英文名发音相似吧,就起了这个名字。我爸的名字很搞笑,叫“罗德基”。我现在还是觉得学中文很难,尤其是写字,讲话倒没什么。那时候我写我的名字要一直练一直练练很久。

南方日报:在东莞长大是因为你父母在这边工作吗?为什么会选择来这边,而不是北京、上海或者其他地方?

罗杰信:我爸爸工作,我妈妈在家照顾我们。其实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我喜欢赛车。我和我大姐喜欢赛车。我们来到中国就是因为赛车。因为在中国赛车便宜,规则相对没那么严格,但在其他国家就不能那么小开始赛车。来到这里两三个月发现这边东西也很便宜,路很宽,地方很大,所以就在这边住下了。广州就有很多机会去做事赚钱,也有好的学校。爸妈又在东莞,离广州不远。小时候我们一家人也经常来广州。我觉得广州非常好,不过我希望可以多一点公园。这里有很多外国年轻人,能交不少朋友。

南方日报:在广州,除了上学、兼职家教,你还做些什么?

罗杰信:当模特,拍广告片。小时候拍这个很赚,拍一次就2000多元。一开始在香港拍,我不知道是谁发现我们的,有个中介帮我们联系。我拍的第一条片是儿童的服装广告。现在在这边也还拍一点点。小时候每个星期拍三四次。当时和我妹一起拍,就4000元,很赚。我和我妹妹小时候很可爱,那时拍就很火。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拍片,就有很多竞争者。我对拍片也不是很感兴趣,它不是长久的选择。

南方日报:在这边有什么烦恼吗?

罗杰信:有。现在暂时不能赛车了,找不到赞助商。中文的书写也很难学。还有,我也在想以后应该怎么办,做什么。还有就是其实我的听力已经挺好了,但走在路上常常有人以为我听不懂中文。

南方日报:对你来说,好的未来是怎样的?

罗杰信:我打算留在中国。在这里很多年了,又辛苦学到中文,想在这边用得上。我还是想成为一位职业赛车手,但是要找到人赞助很难。现在在教英语,我想以后也开一家自己的英语培训公司。

记者手记

明明靠脸也行 可他偏偏要拼才华

和德国留学生罗杰信只见过一次。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很多外国留学生都在这里学习中文。初见罗杰信,他也极符合此前我对欧美留学生的印象:健谈、沉稳,和初次见面的人也能够自如地侃侃而谈。我们一见面极为投缘,聊了近三个小时。

那时正值一场细雨刚停,中大校园内风物秀美,偏偏罗杰信以一身时尚的穿着出现,和典雅的建筑、清娴的草木相得益彰,也让我们顿时眼前一亮。后来在交谈中得知,原来罗杰信从小就开始接拍广告,如今业余时间亦在网络、杂志兼职模特,无怪有如此出众的气质和外形。

但他显然无意用外表征服这个世界:“模特吃的是青春饭,我肯定不会把它当做长期的职业。”这让我们对他开始产生一丝敬佩和更多的兴趣。在见面的近3个小时中,罗杰信充满自信而又小心翼翼地向我们描绘他从小的赛车梦想,他尚未成型的创业计划;当时我的脑子里立刻闪过这么一句话:明明可以靠脸吃饭,但偏偏还要靠才华。

接下来发生了令人惊愕的一幕:我们试探性地询问罗杰信的年龄,他爆出了一个我们不敢相信的数字——18岁!并不仅仅是成熟的衣着和浓密的络腮胡子遮蔽了他的真实年龄,他对事情的理解、对生活的认知、对未来的思考显得异常冷静,让人难以相信他才刚刚跨入成人的行列。

罗杰信从小痴迷赛车,赛车为他提供了他想要的那种温度。换作其他的18岁少年,面对自己的爱好,也许会不顾一切地把自己掷入这项烧钱、烧精力、烧时间的运动中去,但罗杰信确知自己的境况:“家庭和我都没有条件投入大量的金钱和时间,只好暂时将赛车的事情搁置在一边”。没有年少轻狂,没有以梦为马,但这并非是屈从于现实,而是以更大的勇气承担起对家庭、对自己的那份责任。

很小的时候罗杰信就随父母来到了中国,他是在中国长大的,但受家庭的影响,他接受的仍然是西式的思维方式,遇事时思路简单却具深度穿透力,没有那么多拐弯抹角的成分。用他本人的话来说:“连家里的地板父亲都特意装修成了欧式风格。”

对于大多数十七八岁的年轻人,青春只是一个漂亮的容器,用来盛放所有的狂狷、任性或者遥不可及的梦想。但罗杰信似乎早早地告别了叛逆和迷惘,虽然年仅18岁,但他已经有了自主创业的想法,想在将来“让自己为自己打工”。目前,他也一直利用业余时间兼职家教,并有意识地为将来的创业做准备。

一个18岁的德国留学生,正在渐渐拨开年龄的迷雾,寻找属于自己的道路。

原文链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4-12/25/content_7383834.htm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