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讯 10日下午,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中山大学图书馆与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以及广州图书馆签署了图书情报专业硕士联合培养协议。中大从而成为国内首批招收“古籍修复与保护”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高校。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代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与中山大学签约,他介绍说,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时,全国馆藏古籍约3700万册,7年来经过不断的整理发掘,馆藏数量已达5000万册,其中约三分之一存在破损,需要修复。但从事古籍修复的专职人员只从2007年的不足百人增加到现在的八九百人。虽然“补书人”的队伍壮大了,仍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张志清指出,古籍修复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职业,至少需要实践5年才能单独操作,他希望研究生在3年学习过程中能有一年半参加实践,届时国家图书馆、广州图书馆都将成为中大的实践基地。
据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焕文介绍,中山大学10年前就在国内率先开始古籍保护方面的探索,目前仍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中大还拥有国内高校中唯一一个国家级古籍保护中心。
原文链接:http://www.ycwb.com/ePaper/ycwb/html/2014-11/12/content_577848.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