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 人群中AB型Rh阴性血的几率不到万分之一,俗称“熊猫血”,这样的“小众”人群要进行手术无疑风险更大。
日前,“熊猫血”的小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心脏手术,在一般情况下,要输血1000毫升,可经过专家的巧手,术前多方寻来备用的1400毫升爱心“熊猫血”一滴未用,术中仅输注了术前采集的400毫升的小陈的自体血,爱心备血也传递给了骨科的另一名“熊猫血”患者。
一个多月前,来自湛江的200多斤壮汉小陈突然出现胸闷、气促等症状,一检查竟是心脏瓣膜松弛综合症。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外二科主任医师吴钟凯教授联合专家讨论后,准备给小陈限期进行瓣膜置换手术。
一切按部就班进行。但术前检查时发现,小陈竟是AB型Rh阴性血,广州血站暂无储备。“世界上绝大多数心脏手术都避免不了术中、术后输血,小陈这样的‘大块头’更需要多备血,”吴钟凯坦言,“找不到血源让手术日期一度延迟。”
经过仔细考虑,吴钟凯认为,小陈年轻,造血细胞的再生能力强,可试试采集自体血备用。“我们给他打了增强造血细胞再生的药剂,提前10天时间在他身上采集了400毫升自体血。”另一边,小陈家属也联系到了广东稀有血型联盟,得到该联盟志愿者的踊跃支持,先后采集到了1400毫升宝贵的爱心“熊猫血”,以防不时之需。
术前备血问题解决了,手术如期进行。“术中我们严格控制出血量,每一步都彻底止血、每一针都缝合牢固,并用血液回收机进行术中渗出血液回收,”吴钟凯说,“幸运的是,手术中小陈失血才500毫升,一般情况下术中出血至少1000毫升”,而且术中仅仅输注了术前采集的自体血,多方寻来的爱心“熊猫血”一滴未用。
术后,小陈日渐恢复,也再未输注任何血液。他和家属主动提出将1400毫升血液捐赠给另一名同样是“熊猫血”的骨科患者。
“如今用血紧张,且部分输血可能引起并发症,我们现在会根据患者情况,手术中尽量不输血或少输血。”吴钟凯还表示,一些年轻患者的造血再生能力强,可根据实际情况考虑采用术前采集自体血的方式减少用血量。
原文链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4-10/10/content_73570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