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5岁的梅季坤,忍着病痛伏案写作,历时5年创作出展现湖湘历史风云、融家事国事于一体的长篇历史文化小说《潇湘梅》,终于圆了自己的作家梦。昨日,梅季坤带着这部用湖南宁乡方言创作的小说,回到母校中山大学举行捐书仪式。
梅季坤1939年出生于宁乡农村,从小就喜欢看书。1957年,他如愿以偿踏入中山大学中文系,尽管各种运动接踵而来,很多同学耽误了学习,梅季坤却抓紧一切时间,如饥似渴地读书。1982年,他成了古籍编辑,先后任岳麓书社文学室主任、编审等,20余年里着述颇丰。进入古稀之年,梅季坤终于握起笔杆,开始编织梅家150多年4代人的家世传奇。
《潇湘梅》分为上、中、下3卷,共136万字。小说叙述了从清咸丰十年至今,宁乡稻农世家梅家在150多年里,走出山乡走向全国的故事。小说中的梅家,以梅季坤的先人和家族为主要原型。梅季坤表示,《潇湘梅》完整体现了湖南民俗民情民风以及湖湘文化,并创造性地运用了湘方言,这使极具特色的宁乡方言,也借此得以抢救性保存。 ■本报记者 胡若璋 广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