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澳门日报】芻議橫琴開發中的澳門機會

稿件来源:澳门日报2014-02-24第D08版 作者:紀春禮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4-02-24 阅读量:

“橫空出世,琴鳴天下”。正如橫琴招商的宣傳語一樣,近幾年來,橫琴開發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吸引衆多人的眼球,大有引領珠江入口西岸未來騰飛之態勢。悉數近幾年各種報刋媒體對橫琴開發的宣傳報道,亦對橫琴開發讚譽有加。橫琴已從昔日的寂寂無名到今天的大放異彩。對於澳門而言,由於一直面臨產業適度多元化困局,很多人亦認為橫琴開發為澳門的發展提供了絕佳的機會。但是,“豪華落盡見眞淳”,橫琴開發對澳門產業的適度多元化發展問題眞是雪中送炭、藥到病除嗎?或許在橫琴開發如火如荼的今天,這樣的問題有點不合時宜,但筆者認為對這樣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才能更好的把握澳門在橫琴開發中的契機,避免出現“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結局,力爭在橫琴開發中不做看客,也不淪為過客。

一、初露鋒芒的新橫琴

衆所周知,2009年8月14日國務院正式批覆《橫琴總體發展規劃》以及同年12月16日橫琴新區的正式成立拉開了橫琴大開發戰略的序幕。從正式開發橫琴那天起,她就被披上了五彩霞衣。在發展定位上,被確定為“‘一國兩制’下探索粵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範區”;“深化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的先行區”;“促進珠江口西岸地區產業升級發展的新平台”。在制度設置上,橫琴的“一島兩制”、“分線管理”通關制度都屬於全國首創,同時在財稅政策、土地政策、產業和信息化政策、金融政策創新方面都能夠享受“比經濟特區更加特殊”的政策。再加上獨特的區位和未來便捷的交通狀況(橫琴在100公里範圍內擁有五個國際機場:香港國際機場、澳門國際機場、廣州國際機場、深圳國際機場、珠海國際機場;四個深水港:香港維多利亞港、珠海高欄港、廣州南沙港、深圳鹽田港;八條高速公路和三條軌道交通)。可以說,在招商引資宣傳中,橫琴眞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當然,被譽為“含着金鑰匙出生”的橫琴新區自大開發戰略啟動以來確實可圈可點。

道路基礎設施方面,橫琴新區規劃中的島內交通路網主要包括二條快速路和“兩橫、一縱、一環”(中心南路、中心北路為兩橫,橫琴中路為一縱,一環為環島東路、環島西路、環島北路構成的環狀)的主幹路網骨架,BT專案的建設內容佔據上述路網的絕大部分。據悉,截至目前,BT專案示範段道路建設工程已經全面完工,非示範路段已完成80%以上,所有工程量的90%已經完成。產業發展方面,共洽談引進世界500強投資企業卅六家,中國500強投資企業四十五家,港股100強企業六家。總投資2400億元的六十一個重點專案加緊實施。其中,備受關注的珠海橫琴長隆國際海洋度假區旗下的長隆橫琴灣酒店、長隆國際馬戲城於2014年1月18日正式開業。馬戲酒店、企鵝酒店和五維特效影院三大工程於1月8日正式動工。金融業的發展也成績斐然,截止目前已有銀行、證券、保險、小額貸款、融資租賃、專業貨幣兌換、股權投資、財富管理等各類金融機構和準金融機構三百多家。橫琴總部大廈、華融大廈等一批現代服務業項目正加緊施工。十字門商務區的神華南方總部大廈、橫琴國際金融中心大廈等推進順利。橫琴效應似乎正得以不斷發酵升溫。

二、橫琴大開發戰略中的澳門隱憂

在國務院批准的橫琴新區發展定位中,“‘一國兩制’下探索粵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範區”被放在了首要的位置。於是,很多人認為橫琴開發將成為澳門的產業多元化問題的破題之要。似乎有了橫琴大開發,澳門的產業多元化問題就會迎刃而解。筆者認為,任何事物的發展有其利必有其弊,橫琴開發對澳門的影響,也不應該只重其利而忽視其弊。誠然,橫琴開發對於澳門的產業多元化問題必會有所助益,但也必須得警惕橫琴開發可能給澳門帶來的負效應。

1. 產業多元恐仍難借力

鑒於澳門博彩產業“一業獨大”的潛在風險,無論是中央政府還是澳門特區政府都期望橫琴開發能夠有效促進澳門的產業多元化。在國務院對橫琴開發有關政策的批覆中,將橫琴的產業發展明確規定為旅遊休閒、商務服務、金融服務、文化創意、中醫保健、科敎硏發和高新技術等七大產業。其初衷在於通過七大產業的發展,提升橫琴生產要素集聚能力和優勢,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但澳門是否眞能從橫琴開發中為自身的產業多元借力,仍値得深入探討。以旅遊休閒產業為例,廣東長隆集團已在橫琴旅遊休閒產業的發展中拔得頭籌。據說其建設的海洋館、馬戲城等許多項目都堪稱世界頂級。表面上看,長隆的定位與澳門的博彩產業確實是錯位的,並不存在不利影響。但如果換一個角度來看,或許情況就不太一樣了。吃、住、行、遊、購、娛是旅遊產業最為重要的元素,長隆集團想要打造世界頂級旅遊休閒勝地,必然都會將其納入考慮。問題也就在於此,對於澳門而言,要實現產業的多元化發展,就必須增加非博彩產業的元素,澳門在近幾年的產業發展中,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一些博彩企業已經積極向吃、住、行、遊、購等非博彩領域延伸。毫無疑問,除了在博彩娛樂上長隆集團無法染指之外,其他旅遊元素都可能與澳門之間形成競爭態勢。一旦因過度競爭侵蝕到澳門非博彩業元素的盈利,很多企業很可能更加的聚焦於博彩產業的發展,從而放棄在其他非博彩領域的耕耘。如此一來,澳門的產業不僅不會更趨多元化,博彩產業反而可能會更為強大。除了旅遊休閒產業外,七大產業中的部分產業也或多或少會出現類似的問題。

2. 澳門中小企業難覓良機

橫琴開發中的企業准入門檻過高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這使得衆多澳門的中小企業只能望而興歎。澳門的中小企業多而不強,正是推動產業適度多元化的短板之一。儘管橫琴粵澳合作產業園制度安排的,實質就是要解決高標準的產業規劃與澳門中小企業實力之間的差距。但從當前橫琴新區公佈的粵澳合作產業園區的企業進入門檻來看,標準依然過高,能過滿足條件的澳門企業為數甚少。企業才是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如果一些有發展潛力、有市場前景的澳門企業無法及時進入橫琴島,並藉助橫琴開發的黃金時機發展壯大,要依靠企業的發展來驅動澳門的產業多元化也就無從談起。

儘管一些澳門的中小企業已開始嘗試以抱團取暖的方式,形成聯合體以順應橫琴開發的高起點和高門檻。例如澳門的四十二個商會共同組成了“澳門中小型企業聯合總商會”,以尋求進入橫琴的突破口。但是,聯合體畢竟不是企業,一旦內部溝通、協調機制無法理順,必然產生巨大的內部損耗,不但不會提升中小企業的競爭力,反而會拖累中小企業的發展。因此,一些學者也認為,目前橫琴對粵澳合作產業園區的進入標準,仍然偏離澳門企業的實際情況,不利於澳門企業參與橫琴開發,也不利於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同時,即便澳門中小企業能夠“聯合”進駐,與其他進入的“豪華型”企業相比仍顯得勢單力薄,很容易遭到其他企業的衝擊和蠶食,其發展境況或許並不會太樂觀。

3. 制度對接仍待深化

國家對橫琴開發定位的一項重要內容是“‘一國兩制’下探索粵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範區”。因此,制度創新、先行先試曾被一些學者認為是橫琴開發的最大亮點。誠然,自橫琴開發戰略啟動以來,珠海和澳門雙方在制度創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迄今為止,被宣傳最多也最具特點的或許只有通關制度的創新,即按照“一線”放寬、“二線”管住、人貨分離、分類管理的原則實施分線管理。其他方面的制度創新乏善可陳。要想通過橫琴開發促進澳門的產業多元化,僅僅是通關制度的創新還遠遠不夠。按照新制度經濟學的觀點,以往被認為的經濟增長原因,如資源開發、資本積累、技術創新、投資增加、專業化和分工的發展等並不是經濟增長的原因,而是經濟增長本身,經濟增長的原因只能從引起這些現象的制度因素中去尋找。

可以說,制度創新應該被視為橫琴開發的靈魂和關鍵,也是藉由橫琴開發推動澳門產業多元化的重要支點。橫琴開發面臨的現實情況是粵港澳之間由於社會制度不同、願望訴求也並不完全一致,如果沒有一套有效的制度安排,要想實現粵港澳合作的模式創新也就只會是鏡中花、水中月。從當前的情況來看,由於澳門無法在橫琴開發中佔據主導地位,要想使橫琴新區成為澳門拓展生存和發展空間的潛在力量,似乎仍顯得較為蒼白。表面上看,橫琴新區能夠享有“比經濟特區還要特殊”的優惠政策,但這些政策與澳門產業多元化發展並無太多關聯,對澳門產業多元化發展的助推作用也不容樂觀。

三、幾點建議

當前,橫琴開發正如火如荼,但其熱度似乎與助推澳門的產業發展顯得有點貌合神離。筆者認為,澳門經濟發展的核心問題在於產業的多元化,橫琴開發對於助推澳門的產業多元化應該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旣是中央政府的願望,也是澳門特區的現實需要。因此,從澳門產業多元化發展角度,探討有關橫琴開發的對策建議顯得尤為必要。

首先,理順決策機制,夯實制度創新基礎。如前所述,制度創新是橫琴開發和粵港澳合作的靈魂。但時至今日,在橫琴開發中依然缺乏一個能夠凝聚粵港澳共識,尤其是粵澳共識,能協調各方權益的有效決策機制。對於澳門而言,決策機制不順意味着在橫琴開發中缺乏足夠的話語權。迄今為止,橫琴新區的開發除了澳門大學外,其他皆由珠海主導。由於雙方利益並非完全一致,這使得橫琴開發很難顧及澳門產業多元化的現實需求。一些學者曾建議,可以由中央政府和粵港澳四方共同組成一個理事會,形成一個直接領導橫琴開發建設重大事項的高層決策和多方協商機制。只有理順機制,才能突破各方的利益藩籬,也才能突破珠海與澳門“兩制”分割、“井水不犯河水”的制度藩籬,夯實制度創新之基礎。這旣有利於橫琴開發建設眞正落實中央的戰略意圖,又能保證粵港澳各方都能有充分的話語權和參與權,眞正實現“一國兩制”下的緊密合作,也才能為澳門的產業多元化提供有力保障。

其次,做實合作園區,培育產業多元能力。根據橫琴粵澳合作產業園區建設目標,粵澳合作園區主要包括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區、中小企業產業園和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在理順決策機制,具備良好的制度創新基礎上,產業園區的發展將是澳門產業多元化能力培育的重要平台。因此,對於粵澳合作園區的建設和發展,不能只圖概念不重內涵,必須依託這些園區打造澳門產業的新支柱,破解澳門產業多元化困局。對於進駐園區的企業選擇,不能只看體量不看潛力。當今時代,很多小企業只要你給它一次機會,它一定會還你一個驚喜。例如像小米手機,短短兩三年時間,它就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成為了路人皆知的知名品牌。因此,粵澳合作園區不能僅僅是大企業的“後花園”,更應該成為科技型企業和創業型企業的孵化器。

最後,激活投資工具,打造澳門的“淡馬錫”。在微型經濟體中,新加坡的淡馬錫公司意味着一種政府投資工具的成功模式,它對於新加坡培育世界級公司,促進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為了在橫琴開發中更好地抓住澳門產業多元化的機會,澳門特區政府在2011年已宣佈籌組了澳門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這一機構具有新加坡淡馬錫的雛形,但其功能和作用還不能與淡馬錫同日而語。自成立以來,澳門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已經積極有為的參與了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區減少的多項工作。但是,其作為政府投資工具的槓杆作用還遠遠沒有得以激活。澳門特區政府應該在此基礎上,加大對政府投資工具運營模式的硏究,以橫琴開發為契機,培育澳門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的能力。短期內,通過政府投資工具帶動更多的澳門企業參與橫琴開發,抓住有利時機實現跨越發展。長遠來看,澳門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應該借橫琴開發之機積極擴大資本,不斷豐富資本運營和管理經驗,為今後的跨區域、跨產業的投資奠定堅實基礎,打造澳門的“淡馬錫”,塑造澳門產業多元的眞功夫和軟實力。

(作者為澳門理工學院-中山大學博彩硏究中心博士後)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