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广东共有28个项目获奖,比去年多2项,其中作为第一单位获奖有8项。
广东共摘得4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0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其中包括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2项。由袁隆平院士牵头完成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和华南农业大学参与了该项目的研发。中大、华工各斩获三项大奖。
据介绍,近两年广东省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数占推荐项目数的比例均高于50%。
中大独揽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中山大学此次独揽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大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苏成勇教授研究团队完成的“纳微配位空间的金属-有机超分子组装行为及构效关系”,提出了一些新型的配位超分子组装方法和设计思想,在分子识别、吸附、分离、传输、感应、器件,以及超分子催化、光电材料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中大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沈培康教授研究团队完成的“纳米电催化能源材料的功能定向制备和协同效应机理研究”,为纳米能源材料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并进行了纳米能源材料的产业化尝试,产业化前景初现。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裴端卿领衔的“干细胞多能性与重编程机理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朱诗亮教授与香港大学汪子丹合作完成的“量子几何相位及其相关问题研究”,也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