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南方都市报】黄伟宗:台山侨墟中发现新文化

稿件来源:南方都市报2013-12-27第JC10版 作者:刘学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3-12-27 阅读量:

人物档案

黄伟宗 祖籍广东肇庆,1935年出生于广西贺州。现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会长、广东省广府学会会长、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开发项目组组长,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作家、文艺理论批评家、文化学者。2012年,他在对台山侨墟进行多次调研之后,提出台山文化新概念——广侨文化。

2012年,省政府参事、中山大学教授、珠江文化研究会会长黄伟宗在自己调研的基础上,向省政府提交了《保护开发“侨墟楼”遗存,开拓研究“广侨文化”》的调研报告,引起了省政府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随后在台山召开的首届广侨文化研讨会上,他正式提出了广侨文化的概念,并建议将台山命名为“广侨文化之乡”。那么到底如何理解广侨文化?又到底与其他侨乡文化有什么区别呢?日前,南都记者独家采访了“广侨文化”的发现者黄伟宗教授,听他如何解读广侨文化。

侨墟中发现广侨文化

南都:在去年的广侨文化论坛上,您提出了广侨文化的概念。您怎么会关注广侨文化?

黄伟宗:这和我一直在关注和研究的题目有关,这些年我一直在关注和研究广府文化、珠江文化和海上丝绸之路,其中有华侨文化的研究,所以我在2007年就开始关注台山及其华侨文化。但当时还只是从侨乡文化的角度去看台山,直到后来我到几个侨墟调查之后,才发现了广侨文化元素,有了这个概念的雏形。

南都:能具体说说么?

黄伟宗:事实上,在第一次考察时,我们已经发现台山有一种独特的“侨墟”文化遗存。这种遗存的特点是有些乡镇以农村的墟日作为地名。墟日是南方农村传统的商贸集市,而台山的墟集市场及建筑格局,大都有西洋文化色彩,而且又大多以这些集市为交会点与海外交往通商,所以,取名“侨墟”。此后,台山市宣传文化部门继续深入调查,陆续有许多新发现,迄今发现较完整的侨墟遗址达82处之多,而且遍布全市城乡,成为台山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南都:就是广侨文化么?

黄伟宗:是的,就是广侨文化。我们正是从侨墟那里总结出了广侨文化,广侨文化在侨墟中有集中体现。

广府文化与侨乡文化交集

南都:侨墟具体是如何体现广侨文化的呢?

黄伟宗:侨墟身上体现了广府文化与侨乡文化的交集。首先,台山的本土传统文化是广府文化。在江门蓬江区良溪村发现“后珠玑巷”的时候,我们已确定台山属于广府文化带,是广府文化发祥地之一。因为南宋时候,以罗贵为首的36姓氏珠玑巷移民南迁,至良溪开发,并分布广东各地,尤其是在包括台山在内的珠江三角洲一带繁衍,从而进一步发展并形成了广府民系,形成了以粤语为主语区域的族群文化,即广府文化。由此,台山的本土传统文化是广府文化。第二就是侨乡文化的体现,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

南都:您刚才说到侨墟有与海外通商的功能,是怎么发现的?

黄伟宗:在去年到台山市水步镇岗宁墟参观的时候,我发现在岗宁墟店铺的名牌上,有“中国苏杭丝绸批发”、“锅行”、“洋货”等招牌,而这些都是当时中国对外贸易的关键商品。特别是锅行,是很有历史意义的。根据研究,在民国以前,佛山是世界铁锅的主要产地,世界各国都要从中国进口铁锅。这是我们广东外贸的一个主要产品和见证。

结合我们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国内和国外的商品在侨墟进行批发、交易,这也是台山侨墟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最好证据,相当于广州的十三行。

台山华侨体现广侨文化

南都:文化除了体现在建筑上,还应该体现在人身上吧?

黄伟宗:当然。台山众多的海外华侨身上,就充分体现了广侨文化的特点。早期的台山华侨出国,到美加等地从事最辛苦的劳动,他们凭借自己的勤劳在海外立足生存下去,这就充分体现了不断进取、敢为天下先的侨乡文化。但是我们也看到,这些华侨赚到钱之后,又不远千里寄回家乡,建房置地,兴办教育。这里就有很浓厚的广府传统文化的寻根文化,不论走到多远,他们也不会忘记家乡和祖国,心里始终怀念自己的故土。

南都:这样看,实际就是广府文化和侨乡文化的一个结合,那您为何还要提出广侨文化这个新概念呢?

黄伟宗:提出这个文化概念的意义在于有细化并交叉研究的作用。因为原其所属的广府文化和华侨侨乡文化均是较大较泛的文化领域,以广侨文化的概念界定,既能将两者细化,又能将两者在某些地域交融的历史与现实进行确切表述,同时将两种文化元素交叉结合研究。这是对具体地域文化特质的精确表述,也是对文化领域的新发现、新开拓,并且是研究方法上的创新。

对台山作出“广侨文化之乡”文化定位的文化学意义,正是在此,而其典型带动意义也在于此。因为类似台山的广侨文化之乡,将会随着考察研究的步伐深化与扩展,会有更多的新发现,如与台山共属的江门“五邑”各地,以及其他珠三角和粤语区县市,如中山、珠海、佛山、南海、顺德等。当然,各地的广侨文化主要载体不会完全相同,但文化性质上必是大同小异,如台山的侨墟楼与开平的碉楼。同时,就广东全省的范围而言,广府民系之外,尚有客家、潮汕两大民系,广府文化之外尚有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等,也必会有“客侨文化”、“潮侨文化”之乡或地域。所以,“广侨文化”概念的提出和台山的“广侨文化之乡”定位,具有深远的意义。

开发侨墟推广广侨文化

南都:您觉得应该如何推广侨墟和广侨文化?

黄伟宗:推广广侨文化,是一个长远的战略,可以从推广文化的载体——侨墟入手,在开发发展中推广广侨文化。我曾经提出过六个建议,包括从文化遗存的保护上,将台山的侨墟楼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对其进行双重文化遗产的保护,并将其逐步进行市级、省级、国家级、以至世界级文化遗产的申报;从学术和宣传上要举办学术研讨会,邀请海内外专家对“广侨文化”及“侨墟楼”遗存进行研讨和宣传;对侨墟楼遗址采取认领和承包保护开发的政策;旅游开发上,可将全市侨墟楼作为一个旅游项目或一条旅游线路,并将旅游开发与文化开发结合起来;从弘扬传统文化上,可以遵循原有的墟日习俗传统,举办“侨墟节”或“广侨文化节”,将商市传统发扬光大。

南都:今年台山举办了广侨文化艺术节和您的建议不谋而合。

黄伟宗:台山市委市政府举办广侨文化艺术节,是对广侨文化一个极大的推广和宣传。依我看,这个广侨文化艺术节也可以推广到珠三角地区,这些地方都有广侨文化的存在,可以通过文化纽带,促进珠三角地区与台山的交往,将广侨文化发扬光大。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