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方俊明廣州十六日電】俗稱「走鬼」的流動商販如今遍布內地每個城市,僅廣州目前便有約30萬人。據中山大學城市治理與城市發展研究所等一項最新調查顯示,全家或夫妻倆在廣州「走鬼」打拚的幾乎佔全部流動商販的六成,而有逾4成小販為19-29歲年輕人。此外,近八成小販的月收入不及3000元(人民幣,下同),有52%小販表示擺攤收入佔他每月收入一半以上。
據廣州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官方數據,廣州目前有約30萬流動商販,高峰期達到35萬。而中山大學城市治理與城市發展研究所等機構近期歷時1個月問卷1000份的調查顯示,近8成從業者來自農村,其中19-29歲的青壯年超4成,顯示當前的流動商販呈現年輕化趨勢。而20多歲正是典型的就業年齡,這表明很大部分流動商販並未參與正式就業。
近8成月收入不足3000
調查結果顯示,廣州「走鬼」的小學、初中學歷分別佔25%、35%,文化程度偏低。但值得關注的是,大學生如今也加入「走鬼」群體,大學學歷比例佔到1.3%。據悉,大部分當走鬼的大學畢業生都是兼職擺賣,體驗生活或尋找機會,以期更大職業發展。
但更多「走鬼」是迫於生計。據統計,有52%的小販稱擺攤收入超過他全部收入的一半,而有76%的小販月收入低於3000元,月收入達到七八千甚至上萬的小販不足7%。
當上流動商販之前,超7成在打散工、務農或處於失業狀態。調查顯示,過半「走鬼」以擺賣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其中27%更是要全部靠擺賣為生。而月收入「最賺錢」的五類走鬼分別為燒烤、服裝、蔬果、小商品。
調查還顯示,95% 「走鬼」小販稱與城管人員未有肢體衝突,而城管勸說後即離開、先求情見城管態度強硬後再離開的「談判」型小販約佔9%。而「走鬼」最不能容忍的城管行為,罵或打人約佔76%,收繳暫扣物品、破壞經營工具分別佔5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