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南方都市报】广州论坛后日开幕,专家关注唯一完全可控战略水源 “保护流溪河应成公共事件”

稿件来源:南方都市报2013-08-28第AII08版 作者:刘其劲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3-08-28 阅读量:

“把流溪河流域保护上升为公共事件”。“2013新型城市化·广州论坛”将于8月30日在广州举行,主题为“生态文明与美丽城乡”。昨日论坛的预热活动上,中山大学教授袁奇峰提出,目前广州外来水源的安全性是存疑的,应以制度创新推动广州自身唯一完全可控的战略水源——流溪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于2010年创设的“广州论坛”今年是第四届。

本届广州论坛共设“环境治理与生态城市”市长论坛及“生态文明与城市发展”、“城乡一体化与美丽城市”、“生态观念与公众参与”、“校长论坛”等论坛。论坛邀请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国务院参事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海内外著名高校的知名专家近200人参加。今年增设的“校长论坛”还将安排国内外著名高校的校长演讲。

专家观点

袁奇峰:过几年再谈流溪河就晚了

昨日,中山大学陈春声、李适宇、袁奇峰、杨中艺四位教授齐聚一堂,水源安全、生态保护、低碳交通成为活动讨论的热点。

“广州的外来水源是存在安全隐忧的。”昨日,牵头“广州论坛”相关课题研究的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适宇介绍,目前广州的水源主要来自东江、北江、西江,由于是外水,水质受上游环境影响。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袁奇峰对此表示赞同,并将话题延伸至广州流溪河流域生态保护问题。他表示,在2000年之前的广州,流溪河占广州全市水源的70%。流溪河作为广州的战略水源地,全流域几乎都在广州境内,是广州唯一完全自己可控的水源。

袁奇峰表示,目前他正牵头在与流溪河所在辖区政府合作课题研究,“目的就是把流溪河保护摆上台面,从一个学术的课题上升到一个公共事件或公共话题。”“引起大家关注后,才能调动政府、社会等各方资源参与流溪河保护。”“如果过几年再来谈这个问题,那就晚了”。

杨中艺:单车道应向机动车道要空间

“现在广州的自行车道基本上是装模作样的。”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杨中艺研究低碳交通相关课题。他表示,目前广州慢行交通系统的一些无力隔离带,如(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的绿化分隔带被清除,实际上为亚运而生的一些自行车道并没有实质作用。杨中艺表示,应该让自行车道向机动车道要回空间资源。

“此外,广州禁行电动自行车已经有六七年,是时候来重新检讨这一政策了。”杨中艺表示,重型电动自行车应该坚决取缔,但对于20公斤以下、时速不超过20公里、续行距离20-25公里的轻型电动自行车应该允许其合法上路,只要有统一标准、统一监管就行。

李适宇:南沙可考虑采用海水冲厕所

昨日,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适宇表示,目前一些创新的城市污水处理方法可以提高污水处理率,减少污泥产量。

“南沙可以考虑采用海水冲厕。”李适宇介绍,采取海水冲厕的办法,可以培养污水中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吃掉一些污染物,减少污泥产生量。目前,香港已经有成功的案例,正在开发建设并临海的南沙可采取相关技术。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