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新型城市化·广州论坛”今日在广州举办,“生态文明与美丽城乡”是本次论坛的主题,论坛邀请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国务院参事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海内外著名高校的知名专家近200人参加。
论坛会期一天,共设“环境治理与生态城市”市长论坛及“生态文明与城市发展”、“城乡一体化与美丽城市”、“生态观念与公众参与”四个专题论坛。而“环境治理与生态城市”市长论坛还邀请了杭州、洛阳、贵阳、珠海等城市的市长或副市长参加,今年增设的“校长论坛”还将安排国内外著名高校的校长演讲。
会前,记者在中山大学抢先了解了中山大学课题组的《科技创新与生态城市建设——以广州为例》的主要内容及亮点,并与中大几位将在论坛发言的教授进行对话。
建慢行交通系统 鼓励轻便电动车
中大生命科学院教授杨中艺认为,广州针对交通拥堵的问题,应该发展慢行交通,拓宽慢性车道面积,鼓励市民骑行轻便型的电动自行车(自重20公斤内)。
“目前自行车道基本装模作样,功能很弱。很多地方只有很窄的自行车道,走一辆车都有些玄乎,还有些地方走着走着就没有了,所以导致骑自行车的越来越少。”杨中艺透露,有32%的小车车主表示如果完善慢行交通系统,允许使用电动车的话,他们愿意短途外出使用电动车,“照这样计算,30%的车主弃用汽车,将腾出670多平方米的道路面积,这个数据相当于天河区道路资源面积的一半”。
一辆小车可以坐四个人,而电动车只能载一人,如果都鼓励采用电动车出行,这样岂不是要占更多的地方?杨中艺表示,根据项目组对广州路面情况的调查,一辆小车只载一人的情况占到50%,天河区、越秀区达到60%,“把安全距离算在内,机动车每辆车要占15平方米的面积,而自行车仅需2平方米,所以倡导电动自行车不会占用过多道路资源。”
尿液分离成肥料 海水引作冲厕水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适宇的研究成果指出,在绿色楼宇的厕所中可采用尿液分离技术,将原尿液和灰水与其他生活污水进行分离,对尿液和灰水进行单独传送、处理。李适宇表示,虽然尿液只占生活污水中的1%,但尿液中氮和磷的含量很高。在高压条件下实现对分离出的尿液和灰水的深井预处理,预处理后的尿液注入海水形成鸟粪石,可作为农业肥料使用,从而实现尿液中磷元素的资源回收及再利用。
李适宇介绍,沿海城市可考虑采用海水冲厕,以节约淡水资源。要将这样的污水处理机制搬进已成型的城区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如果在广州南沙和珠海横琴等正在开发建设的城区或规划新建城区中提前规划设计,“成本不会很大”。他说,香港在上世纪90年代采用海水冲厕所,一年可以节约30%的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