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广州日报】千里之外施救云南孕妇

稿件来源:广州日报2013-07-18第A2版 作者:任珊珊 编辑:蔡珊珊 发布日期:2013-07-19 阅读量:

为改变我国医疗水平地区差异悬殊的局面,近年来,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布局下,一些区域性医疗中心逐步发挥对基层医院的公益扶持和辐射作用。十年来,作为华南医疗中心的中山一院帮扶了省内以及海南三亚等地三十多家基层医院,并与180家外地医院建立“点对点”远程会诊联系。该院还常年承担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江西、福建和西藏等省区的巡回医疗任务,使当地患者不必千里迢迢到广州求医。

“孕妇情况危急,先用抗生素救命,再考虑其他问题!”隔着屏幕,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ICU主任曾勉教授掷地有声,远在昆明的同行迅速记下她的意见,这是日前发生在中山一院高端远程医学中心的一幕。几天后,千里之外传来反馈信息:患严重气胸的孕妇已转危为安。

云南医生问计广州同行

23岁的云南曲靖人阿云怀孕11周时咽后壁出现脓肿。医生为她切开引流,没想到病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越来越严重。阿云发起高烧、气促,血液中白细胞数量急剧增加,被诊断为气胸、脓胸。

“病情如此严重,用药、拍片会不会危及孕妇肚子里的孩子?”当地医生在治疗上投鼠忌器,只好通过高端远程会诊系统向广州的权威求助。高端远程会诊系统除了能通过视频“面对面”问诊,也可以调阅病人的病历、检验报告和各种影像检查结果。曾勉迅速作出诊断:孕妇病情已很危重,抑制感染刻不容缓,否则可能一尸两命!

云南同行采纳了曾勉的指导意见,阿云的病情很快得到了有效控制。“没想到请广州的大专家会诊这么方便,我们只花了300元会诊费。”阿云的丈夫说。

基层医生看直播学技术

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国内少数区域中心大医院建立了高端远程医学中心,华南地区的中心就设在中山一院。“以往去外地会诊疑难病例,一来一回,加上不时误机,时间、精力都浪费在路上了,本院病人也有意见。”曾勉说,现在有了高端远程会诊系统,既不耽误本地病人,也能高效率地帮助外地病人。

“年轻医生平时难得有机会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现在可以通过看手术直播来提高业务水平。”中山一院胃肠胰外科首席专家何裕隆教授说,依靠这套系统,大手术或诊疗过程可全程直播,基层医生水平提高了,最终获益的是病人。

中山一院远程医学中心开通一年多来,已举行远程会诊210多次、远程医学教育50多次,平均一天半就为外地疑难病人会诊一次。参加会诊的不仅是该院专家,只要病人需要,广州地区的医学专家都可以受邀为病人远程会诊,在会诊专家的名单上就有钟南山院士。

目前,中山一院远程医学中心和云南、内蒙古、海南等省区180家医疗机构开通了连线。广东省内初步签约的有40家,已开通7家,基层医院有南雄、丰顺、博罗三县市人民医院,还有韶关的廊田镇卫生院、乐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帮基层医院提升水平

“在广州做手术,花钱多,离家远,家人过去照料也不方便。能在家门口做手术当然最好啦。”在惠东县人民医院五官科,刚从广州某三甲医院检查回来的李先生告诉记者,原本打算再去广州做手术,听了病友们的推荐,他决定到县医院试试看。

“过去真不敢想象我们也能独立完成鼻息肉手术。”惠东县人民医院五官科主任王德东说,在中山一院专家到来前,他们连腺体肥大、息肉切除等基本的手术都无法开展,病人只能千里迢迢去大城市就诊。如今该科门诊量已从起初的每年两万人次增长到如今五万人次,连较为复杂的耳显微外科手术也能开展,方便病人就医、复诊,更为病人节省医药费。

2003年,中山一院组建的第一支医疗队前往惠东县人民医院,现任中山一院院长王深明是当年的带队者。“我们不仅派出一批批专家前去挂职,还安排当地医生来广州进修。”王深明说,如今惠东县人民医院门诊量比扶助之初涨了六倍,住院量翻了三番。

按需定制留住大牌医生

帮扶基层如何打破形式主义,真正帮到实处?中山一院的经验是“因地制宜,按需定制”。

三十几个帮扶点,该院党委书记颜楚荣几乎都走访过,发现基层医院“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缺好医生,容易误诊漏诊、诊疗不规范,二是硬件跟不上。”颜楚荣说,和基层医院沟通后,该院根据当地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症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帮扶当地开展特色项目。例如惠东县有较多耳鼻喉疾病患者,该院就派耳鼻喉专家熊观霞教授驻点挂职,很快提高当地学科诊疗水平。

帮扶基层医院,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尤其是“大牌医生”。为了让高水平医生安心驻点基层,建好“带不走的医疗队”,中山一院专门制定了一套基层帮扶管理办法。据中山一院院长王深明介绍,有基层帮扶经验的医务人员,在晋升、出国培训等方面都会优先考虑。有医生拒绝到基层帮扶,在竞争出国培训名额时败给了曾去基层工作的同事。考虑到基层工作比省城工作要艰苦,医院规定下基层驻点时工资照发,还可获得适当补贴,免除了专家的后顾之忧。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