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海学会了登山,从此我们不再害怕迷路,登高望远也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做事情更有计划、更专注了。”暑假伊始,中山大学珠海校区14名登山队的大学生又背起行囊,开始了新一轮登山行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些已经征服过海拔5000多米高峰的大一、大二学生骄傲地这样说。
登山开启正能量
作为华南首支大学生登山队,中山大学探险协会登山队一直以来保持着“不断攀登高峰”的传统。每一次假期,都是登山队队员们参加集训、攀登雪山的时间。
今年暑假,登山队原本计划开拔拉萨,征服海拔6026米的启孜峰,由于一些客观原因,该计划推迟到10月进行,但登山队的队员们绝不闲着,而是兵分三路,两支队伍分赴梅里雪山、半脊雪山集训,另有一支队伍则进藏进行启孜峰登山的前期考察。
张和强是登山队中已征服过三座海拔5000多米高峰的“大哥大”,作为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登山队前队长,这个暑假他就将离开珠海到广州校区继续大三的课业,“黄杨山、凤凰山、锅盖洞……珠海的登山资源太好了!”即将作别珠海的张和强依依不舍地表示,作为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在珠海校区学习之余的登山训练令他获益匪浅,让他的人生开启了一个“不断向上”的正能量激励程序。
“登山运动不仅对大学生的体能、意志有很好的锻炼,也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训练,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张和强告诉记者,每一次异地登山集训,整个登山队都要策划整个出行路线、做出行预算,并要求队员对方案作出可行性评估。登山队员们要分别负责行程安排、后勤保障、路线设计、医疗救护、装备保证等不同组别的工作,“大家的综合能力在一次次登山行动中获得了很好的锻炼。”
“从此不害怕迷路了”
“从登山队的招新到每周一三五的‘魔鬼训练’,还有周六的凤凰山拉练,队伍里的人逐渐变少,也变得稳定。那些开学时怎么也记不全的生面孔变成了夜里跑步时仅凭脚步和呼吸就能辨别的队友。”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登山队专门开设了微博“中山大学登山队-SY”,记录近两年来登山训练的点点滴滴。
队长廖清爽告诉记者,每天晚上9点40分,结束了一天学业之后,登山队就开始了当天的魔鬼训练。先做完跑步、蛙跳、仰卧起坐、深蹲等一系列热身运动,队员们再绑上10-15公斤的沙袋,要求必须在两小时内完成从北师大珠海分校翻越凤凰山回到中山大学的负重登山训练。“因为要避开雪崩、碎石等自然危害,登顶必须在12点进行,登山队员则必须在凌晨三四点出发,所以平时要训练队员的夜间登山能力。”张和强解释道。
“以前我出趟远门都挺害怕的,自从加入登山队,现在想去哪儿远足拔腿就走。”登山队现任队长廖清爽是一名清清瘦瘦的女生,可一开口就显出了骨子里的柔韧和力道。另一名女队员张安琪则表示:“自从加入登山队,从此不害怕迷路了。”
微言登山
@中山大学登山队-SY:也许决定人高度不是脚下所站的地方,是眼睛所望的地方,心所及的地方。不管你登不登山,你的心里一定要有一座山。
@纳丽德-黄和文:中大登山队是华南户外新生代的翘楚!户外是大家的,未来却是新生代的,值得关注!
@SYSU-sMiE流浪_绅士:高海拔+负重+鬼天气+自残路线,感觉徒步已经可以毕业了。有遗憾,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有勇气再去第二次。
@SYSUME-和强:每一个梦想都需要更多的支持和继承。
@王巍mountaineer:恭喜亲爱的队员们顺利完成梅里雪山训练,曾经的梦终会被梦的继承者实现。
@SYSUME雷洋:最初的梦想,最终会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