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南方日报】“广东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一种精神力量

稿件来源:南方日报2013-06-23第10版 作者:李宗桂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3-06-23 阅读量:

“中国梦”是中华儿女的光荣梦想,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逻辑展现。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悲惨境遇,帝国主义侵略宰割强加给中国人民的空前屈辱,迫使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发愤图强。鸦片战争以后相继进行的以“自强”为目的的洋务运动、以“变法”为标志的戊戌维新、以推翻帝制实现共和为目标的辛亥革命,都是中国人民为了民族复兴而作出的努力。其间,1894年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宣言所宣示的“振兴中华”,是其核心价值。可是,在那个悲催的年代,振兴中华的“中国梦”,离实现的目标十分遥远。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根本性的基础。经过60多年的艰苦奋斗,中国在世界上和平崛起,成为离实现中国梦最近而又最现实的时期。

考察100多年来中华民族追寻“中国梦”的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光荣梦想的内在精神动力,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我们可以将其称为“中国精神”。没有“中国精神”的支撑,便没有实现“中国梦”的动力,便没有“中国梦”的价值理性。在越来越接近实现“中国梦”的当代中国,“中国精神”构成成分中的地域文化要素,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其中,“广东精神”便是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精神力量之一。

“广东精神”的内涵是“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这个概括,切实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人民的精神面貌,彰显了30多年来广东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的动因,昭示了未来发展的价值愿景。从思想文化的渊源来看,实现“中国梦”必须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自觉衔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深刻,内容丰富,厚德、诚信、敏行是一以贯之的主流价值。厚德载物、诚信为本、敏行笃行,不仅是经典着作中反复倡导的人生哲学,更是现实社会中人们自觉践行的切实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广东精神”自觉吸纳、传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现代化的图景中,“广东精神”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精神和广东特质,能够为广东人民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力量,更好地推动广东各方面的进步。

从当代中国思想文化建设的主流来看,“广东精神”与主流价值相融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面。可以说,“广东精神”的提炼和践行,是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具体表现。同时,“广东精神”践行的过程和结果,必然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必然是建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必然是培育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因此,“广东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贯通。

从当代中国地域文化建设的格局来看,“广东精神”既倡导、践行主流文化,又彰显广东气派和岭南特色。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的广东人品格,厚德、诚信、敏行的“广东精神”,体现了改革开放时代的新型岭南文化精神,凝聚了人心,整合了价值,激发了力量。先天下、纳百川、重实干,成为全社会自觉认同的价值理念。

从当代世界发展的格局来看,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格局进一步扩展。在新的世界格局下,中国和平崛起的事实被国际社会认可(尽管有的人不情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越来越真切。在这种情况下,“广东精神”的凝练和践行,对于“中国梦”的实现所具有的价值支撑,所具备的精神价值意义,便越发可贵,越发重要。

值得指出的是,“广东精神”的凝练和践行,有“广东时代文化精神”的背景支撑,是在广东3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广东精神”既是广东地域文化建设的成果,更是我国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的载体,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培育者和彰显者。

作者系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