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新快报】博雅首届毕业生就业不超4人

稿件来源:新快报2013-06-24第A07版 作者:唐星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3-06-24 阅读量:

入学时没有专业,上的课程是古希腊文、拉丁文、《诗经》、《左传》等,仅招生30余名新生,四年前中山大学博雅学院的成立曾引起轰动,如今该院首届学生毕业了,其中确定找工作的不超过4个,大多选择继续读研深造,甚至有17名毕业生继续留在中大读研,博雅学院的培养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博雅要培养的不是专家

“在博雅学院四年,收获最大的是教我学会怎样真正认识自己,这使我不会失去生命的方向,这比任何资历、技巧都更重要,”2009级本科毕业生颜荻谈到在博雅的收获时表示。

“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让人担心的是,却在日益变成一个没有灵魂的世界。”博雅学院院长甘阳表示,博雅学院首要目的并不是培养专家,而是希望对学生有一个真正的人文精神的培养,成为有精神性的、灵魂性的人。

在甘阳看来,博雅学院的毕业生,和一般院系毕业的学生相比,在气质上差别会比较大,更沉稳,不大会非常情绪化,理性思维上会更胜一筹,“同时基本能力比较突出”。

就业人数少和预期不一致

新快报记者获悉,这32名毕业生中,除了17名同学是继续留在中大读研,还有被保研到北大、人大等北京高校或者出国的,有意向找工作的不超过4个,其中包括要到出版社工作以及考公务员的。

对于这个结果,甘阳也表示:“这和我原先的期望不太一致,最理想是有三分之一本科毕业就去工作,三分之一在读研究生,三分之一读博士,而现在来看绝大多数是选择继续深造读研了。”

“首届毕业生是到大四时才最终确定可以拿什么学位,这对他们找工作也有一些影响。”甘阳坦言,“不过对下一届毕业生的学位认证会提前,大概在三年级就能明确是什么专业,能拿到什么学位。”

“就业对我们来说不是问题”

为什么博雅毕业生热衷读研深造,是找不到工作被剩下来,还是另有原因?“就业对我们来说不是问题,其实要是想找工作,一定能找到好的出路,单纯从就业率的多少来评判教育的好坏是有失偏颇的。”毕业生颜荻选择了继续留在博雅读研,在她看来,读研不是因为找不到工作,而是一种主动性选择。

博雅学院副院长程美宝表示,博雅学院的学生共同特点是够慢,慢下来多读书,做个真正的读书人。

对于打算就业的毕业生来说,也有不少是打算先就业几年,再继续深造。毕业生孙雅曼的毕业去向是去出版社,但她告诉记者,在出版社工作只是先停一停,看看自己究竟还需要哪些知识,工作一年,确定方向后还是要继续读研,目前学的还是太少了。

■ 对话甘阳

中国必须要有古典文明

新快报:从开始时说博雅学院的学生是不分专业的,可到最后还是分了专业,这个改变是基于什么原因?

甘阳:所谓无专业是误解,指的是进口,出口一定要有专业。只是他们一进来时是没有专业,出口和进口不一样,不可能说没有一个专业,一个学位,如果没有专业学位,那等于大学都没有毕业,在国家教育体制下,肯定要有个专业、学位证书。

新快报:博雅学院的学生拿到的有哪些学位?

甘阳:中国的高等院校的特点是一个系一个专业一个学位,但博雅的特别在于,它不是只有一个专业,只有一个学位。最后确定可授予博雅学院学生6个专业的学位,包括文史哲加上政治学、社会学、法学。今后希望教育部能放宽对专业、学位的限制,希望能增设古典学专业、博雅学位。

新快报:对于您个人来说,觉得最困难的在哪?有没有怀疑自己的决定?

甘阳:开学第一年就发现要让十七八岁的小孩学习中西方古典文明,这个难度是非常之大,走马观花概论式学习还可以,但要真正深入进去很难。但也从来没有怀疑过,这是我想过很多年的事情,我相信这个是对的。中国要显得有文化底蕴,必须要古典文明,这是非常重要的,有文明才会有厚度,因此更加觉得值得去做。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