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羊城晚报】博雅四年

稿件来源:羊城晚报2013-06-24A8版 作者:林世宁、沈逸云 编辑:谢俊洁 发布日期:2013-06-24 阅读量:

“整理毕业行囊,箱底依旧存放着当年博雅首届招生的宣传简章。至今都有点难以相信,在博雅学院四年,我们毕业了。”23日上午,中山大学南校区一群衣着独特的毕业生吸引着众人的目光:男生身着蓝色圆领上衣,搭配深色布裤;女生上身白色右衽汉服,下身深绿过膝裙。他们是博雅学院的首届毕业生。

当天,博雅学院在中大怀士堂举行毕业典礼,和其他院系的毕业典礼相比,这里的离别情愁显得格外清淡,因为32名毕业生中,有28人将选择继续深造。

学生:气质更沉稳,基础更扎实

中大博雅学院创立于2009年,被称为国内高校通识教育改革的先行者,从一开始就备受关注。

“博雅四年的教育改变了我很多,无论是心性还是智性上,有朋友甚至惊讶我现在完全不像以前的我了。”09级的博雅生颜荻对四年的大学生活十分感慨,她说,是博雅让她学会认识自己,“我在博雅一点点蜕变的过程,其实就是一遍遍追问自己,我到底是谁”,而这种追问就是在一本本经典中寻找古今中外的智者们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解答。“这种不停地追问,不仅让我们更加清晰了理想与信念,也让我们更加清楚,现实与理想有着多大的差距。”

博雅学院副院长程美宝教授开玩笑说:“四年过去了,博雅首届毕业生到了‘交货验收’的时候。博雅的首批‘货品’,由于不是批量生产,所以不免‘长短不一’,甚至‘奇形怪状’。”

“如果说这些孩子有什么共同特点,其中之一就是够慢。打从第一年开始,同学们就被告知要慢下来,为的是多读书。我们开设了占用不少学时的古典学,特别是拉丁文、希腊文等课程,为的就是把一座又一座的大山横在他们前面,让他们先学高山仰止,再一步步攀登上去。”程美宝说,正是因为如此,博雅的学生较其他专业的学生显得更为沉稳,基本功也更为扎实。

对于博雅毕业生,博雅学院院长甘阳有自己的看法:“博雅的学生气质上比较沉稳,不会非常情绪化。”

院长:理想中就业学生应该更多

据甘阳介绍,博雅学院首届毕业生共32人,如今明确要步入职场的只有2名学生,另有2名学生会在短期工作后,再回学校深造;其余28名毕业生都选择了继续深造:其中17人会留在中大继续深造,另外11人有保送国内其他名校或是出国深造。

蔡同学是博雅学院选择直接就业的毕业生之一,“我的读书之路不会因为工作而停止。”她说,作为极少数选择直接工作的人,她并不会有太大的压力,她打算工作几年后再继续读研。“工作可以让我对社会与自我有更深的了解,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能力方面还有什么不足,这样才不会稀里糊涂地选择一个专业去读研。”虽然蔡同学显得坚定而乐观,但她坦言,“博雅人”这个身份也曾经让她有压力,“我怕自己跟别人不一样。”

面对博雅首届毕业生的选择,甘阳却坦言,这和自己的期望不一样,“最理想的是有三分之一的人本科毕业就找工作,三分之一的人硕士毕业后再就业,还有三分之一的人继续读博士,做纯学术研究。”

甘阳感叹,其实博雅的每个学生都一定程度上都经历过“非人阶段”——他们付出的比一般同学要多。“我相信在这四年中,我们每个学生都经历过迷茫、彷徨、失落、失望甚至是绝望。博雅听起来非常美好,但实践起来相当艰难。博雅学院最核心、最基本的课程,如希腊文、拉丁文、诗经、左传、古文字等,其实这些课程都很不好玩,相当枯燥,最大问题是,在初学时,你不知道学了到底有什么用。”

对于博雅未来的发展,甘阳表示自己有两个期盼,一是希望中国的大学能尽快成立古典学专业,二是希望把博雅作为一个学位。“现在所有院系的课程都已经老化,已经固化,无助于学生成长。”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