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原来的火车“东莞站”,本月20日将更名为火车“常平站”,而广深线新建的尚未营业的“石龙站”,将调整命名为火车“东莞站”。这是政府顺应民意合乎情理的举措。
东莞市境内一共有四个火车站,距离东莞市区最近的是石龙站。当初把位于常平镇的那个车站命名为“东莞站”,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据说其中还有一些历史因素。要紧的是,把位于常平镇的那个车站命名为“东莞站”,十几年来给常平镇带来相当的利益。现在,按照最便于乘客到达东莞市区的原则,把广深线即将在石龙镇开张营业的车站调整命名为“东莞站”,其中也包含一定的利益调整。
“东莞站”的命名,现在是尘埃落定了。这使我不由得想起,广州地铁“机场线”的命名,什么时候才能够瓜熟蒂落呢?
广州地铁三号线“局部建成”通车之初,就有一个怪现象,那就是在体育西路站分出去一个北上到达铁路广州东站的分支。说它怪,是同在“三号线”的名下,却要换乘。
这个分支在2010年已经延长到广州白云机场南站,给乘坐飞机进出广州的旅客以及周边居民带来很大方便。别扭的是,这个从体育西路站去机场南站的行走半个多小时的大“分支”,还是与从番禺广场去天河客运站的那个分支一样,都叫做同一个“三号线”,给首次乘坐这个分支的广州市民带来困惑。广州居民对外地朋友说明怎么乘坐地铁来往广州新白云机场,也十分别扭。
很难想象,“三号线分两段执行”,有什么我等不容易理解的非常技术性的理由。但是,即使存在这样的技术性理由,也不必把需要换乘的两条线路称呼为一条线路。
当时,作为广州市政府参事,我提案建议把现在三号线从体育西路站通向机场南站的这个分支,对外改称广州地铁“机场线”,免除乘客区分两个不同的“三号线”的困扰。所谓对外改称,就是原来三号线两个分支之间的管理关系、技术状态和结算关系不变,只是通向机场的分支名义上改称广州地铁“机场线”。对此,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认真复函,略谓每一条线路的命名都由政府决定;“三号线北延段”最初曾经被命名为“机场线”,后来考虑到服务沿线的客流比来往机场的客流大,才把名称从“机场线”改称为“三号线北延段”。
去年,广州市一位政协委员也提出命名广州地铁“机场线”的提案,得到类似答复。比较详细的一点,是说“三号线北延段”的功能定位,是“支持线路沿线区域规划发展,并兼顾基础的客运交通”。这个定位是否科学是否合理暂且不管,但是命名为广州地铁“机场线”,并不会对“支持线路沿线区域规划发展”带来损害啊。
不排除两条线路合用一个名称“三号线”有什么难言之隐。但是我敢断言,“三号线北延段”这样的别扭名称,迟早会寿终正寝。
(作者系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